學研新創 - 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
用於治療腸躁症腹痛的首發型新藥
2019-12-18
忻凌偉主任團隊/國立臺灣大學

忻凌偉、余佳慧、吳明賢、李宗錞、凃佳宏

腸躁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腸胃功能失調,特徵是反覆發作的腹痛伴隨著腹瀉或便秘,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與社交工作。嚴重腹痛是腸躁症病人求診的主因,臨床腸胃科門診病人中,有10-40%的案例與腸躁症有關。在八大主要工業國家中,估計腸躁症造成的相關花費每年可超過410億美元。現今臨床上的藥物雖可緩解腸躁症的腹瀉或便秘症狀,但對於困擾患者的腹痛效果有限。臺灣大學針對腸躁症腹痛這項高度未獲滿足之醫療需求,結合臺大醫院腸胃專科醫師、醫學院生理研究所腸胃生理學家及創新藥物研究中心藥物化學家等跨領域學者,組成治療腸躁症腹痛的首發型新藥研發團隊。先從腸躁症患者的直腸切片中發掘一種新的蛋白質作為新藥標靶,接著以阿朴啡生物鹼為起點設計與合成一系列新化合物,在先導化合物優化後,得到具有良好腸道止痛效果、低副作用與毒性的候選藥物DC105。相較於現有市場上的腸躁症藥物,DC105展現更強的口服止痛藥效與較高的安全性。DC105是一種首發型的新成分新藥,已完成多國專利佈局,預計兩年內完成試驗中新藥(IND)申請。由於治療腸躁症腹痛的藥物為具有龐大市場之未滿足醫療需求,預期DC105上市後每年的營收可達數十億美元,並且可以讓腸躁症患者的健康與生活品質獲得大幅改善。

評審推薦
1.腸躁症在臨床上為高度未滿足之醫療需求,目前治療以改善排便為主,對緩解腹痛效果不彰,本案以5-HT7R為藥物標靶進行拮抗劑之開發。
2.團隊在研究主題相關之基礎研究相當紮實,開發候選藥物DC-105應用於治療腸躁症腹痛,具口服止痛(內臟疼痛)的效果。
2023年度精進成果
發現腸躁症產生痛覺過敏的原因與DC105的止痛作用機轉,此核心技術獲得2023年『未來科技獎』。經由鹽類與晶型篩選,DC105具有高度安定性與良好水溶性,可量產60克批次、純度98%以上的原料藥。目前已取得美國、日本、韓國及中華民國專利,涵蓋全球現有腸躁症藥物市場95%以上的國家與區域。DC105在腸躁症動物模式的良好腹痛抑制藥理作用,順利正式通過第三方驗證程序,確認我們先前相關實驗數據的妥適性及科學重要性。在科技部育苗計畫的支持之下,完成DC105的非GLP臨床前試驗,主要結果包括:1) 展現高度標靶選擇性;2) 不具有基因毒性;3) 大小鼠與狗的口服吸收良好,連續給藥時不具累積性;4) 在大鼠與狗的毒理試驗中,DC105展現高度的安全性與耐受性。
團隊簡介
忻凌偉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藥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 臺大創新藥物研究中心主任
臺大藥學系副教授兼副主任
經歷 衛生福利部中華藥典編修諮議會委員
台灣藥學會秘書長
台灣醫用迴旋加速器學會理事衛生署國產原料藥諮詢委員會委員
臺大研發處企劃組組長
臺大醫學院藥物研究中心新藥探索組組長
臺大分子影像中心分子探針核心主持人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DDK藥物化學實驗室訪問學者
美國紐澤西醫學院藥理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