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俊鵬、萬樹人、陳垚生、黃偉春、莊旺川、 梁興禮、郭書宏、洪宛廷、林坤璋、陳諰蓁、 張穗群、吳孟貞、陳蕙妮、楊春蘋、張姝雅、 黃湘婷、黃婕羚、林秋燕、徐明暇、曾安秝、 林博翔、林麗英、陳柑伴、陸雅美、鍾幸枝
依據過往研究數據指出,非預期性院內心跳停止的發生意味著病人災難般的預後。但相關於急救過程所使用醫材、技術、以及藥物的進步,卻沒有得到相對應的死亡率改善的結果。自動化病危早期警示資訊系統的建置,料病情變化於機先,提供照護團隊事先處置應變的餘裕,是可靠的想法。
導入病危早期警示系統,統計分析全院一般病房住院病人,作導入前、中、後,作資料收集及進行追蹤。以醫療照護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HFMEA)來分析對策,提出創新手法,試圖降低院內心跳停止的發生。
導入前每月平均院內心跳停止發生10人次,導入中9人次,導入後進步至5人次,進步率達50%(P<0.05)。院內心跳停止發生密度則由導入前0.38‰,導入中0.32‰,降低至導入後0.20‰ (p<0.05)。院內心跳停止發生率由導入前2.53‰,導入中2.15‰,降低為導入後的1.32‰ (p<0.05)。皆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藉由創新自動化病危早期警示資訊系統的導入,達到院內心跳停止發生密度及發生率顯著降低,有多方面提昇的附加效益,降低病人院內心跳停止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