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創技術
AI助力! 遠距重症病程預警平台 醫師應變效率倍增
2021-05-25

重症病患病情變化迅速,人工智慧重症照護平台串流儲存ICU病人生理訊號、即時擷取與儲存影像,結合AI疾病預測模型,提供遠距多點……


| 臺北醫學大學外科部 陳瑞杰教授 |

 

      重症加護病房的病人病情變化迅速,需要照護人員持續蒐集分析即時性的臨床數據,以進行後續的診斷與治療。但實際上,照護人員無法隨時觀察病人生理狀態與監控各式最新的數據報告,因此當病人發生病情變化,如敗血症、精神譫妄症或呼吸器脫離時,臨床治療介入常已延遲數個小時。臺北醫學大學外科部陳瑞杰教授團隊針對重症照護需求,開發人工智慧重症照護平台,包括智慧ICU照護資訊系統,AI疾病預測模型,並提供遠距多點醫療服務,解決臨床上重症照護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

 

      「遠距人工智慧重症照護平台」以通用性標準格式整合醫院各項電子病歷紀錄並將數據顯示於系統;同時利用生理訊號解析模組,標準化解析並擷取心跳、血壓、血氧等各項生理量測結果,進行各個病人生理訊號串流儲存與處理;並連接影像設備,進行即時影像擷取與儲存。如此一來,結合電子病歷資料、生理訊號數據以及病人影像紀錄,足以提供完整的ICU照護服務功能,包含綜覽所有病人最新的病情變化,線上模組自動進行病人狀態評估,警報提醒服務,以及多層次的電子病歷紀錄顯示功能。系統上線後,醫師反應時間由8.6分鐘減少至2.2分鐘,ICU醫療人員每月行政時間減少約1700小時,達到病人ICU住院天數縮短1.8天,提升ICU周轉率10%的整體成效。團隊也利用平台資料中時序性的生命徵象以及病患背景資料,建立AI疾病預測模型,可預測病患四小時後敗血症的風險,準確率達82%,比傳統的篩檢方法(SOFA,診斷率56%)更為準確,讓照護人員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正確處置,提升醫療品質。目前更進一步開發出個人化AI演算法學習平台,提供重症醫師可以個別設定目標族群、蒐集與標註個案資料集(dataset)、進行各式演算法模型建立,並將所建立之疾病模型回饋於系統來進行預測與警示。平台系統也可以由中控台連結院內或院外不同地點的ICUs,透過網路攝影機與語音模組進行單向影像傳輸與雙向語音溝通,以遠距ICU重症照護模式提供指導治療方案,降低24/7整體照護成本。

 

▌技術強項與優勢

遠距人工智慧重症照護平台主要技術特點:

1. ICU重症照護綜覽儀表板
整合病人各項電子病歷記錄與生理數據,可快速瀏覽各ICU病人即時病況。

2. 遠距ICU照護通訊解決方案
整合通訊設備,讓大型醫療機構遠距提供專業性的ICU照護知識予中小型醫院,降低中小型醫院重症照護成本。

3. AI早期疾病線上診斷工具
使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深度學習,預警病人重大疾病與處置之準確度(敗血症、譫妄症)。

 

 

▌開放那些合作項目?

提供(1)通用性標準格式,用以整合各項電子病歷紀錄,以作為本系統電子病歷數據顯示;(2)發展生理訊號解析模組,標準化解析生理訊號並擷取出各項生理量測結果(另如:心跳、血壓、SpO2 等…),來進行各個病人生理訊號串流儲存與處理,(3)建置影像設備,進行即時影像擷取與儲存。針對重症病人(例如:心肌梗塞、中風與外傷),利用上述各式電子病歷資料、生理訊號數據,以及病人影像紀錄,來進行連續性的資料蒐集與儲存,應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資料探勘,建立重症智慧照護引擎,提供重症智慧照護產品(Ted-ICU AI Solution)

透過通用性標準格式,並協助設置遠距重症照護平台,以建立跨醫療院際間病歷共享互通性及會診照護作業。AI早期疾病線上診斷工具未來可推動其他醫療健康產業、亞健康/運動族群/穿戴式裝置製造商及生技製藥產業等,建立由疾病到健康與樂活之新型遠距照護服務模式,針對未來全球老化所引起之疾病變化和健康諮詢等問題,整合每日所量測的數值來進行主動監測及提供相關照護和 24 小時之專人線上諮詢服務

 

 了解更多詳情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