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創技術
從治療走向預防  陳錦國將以口袋型超音波儀普及中耳積水診測
2022-04-20

陳錦國醫師團隊已針對其超音波偵測中耳積水的診斷系統開發出方便大眾攜帶和使用的雛形品,他希望把這個技術系統視為一個平台,透過自己提供的解決方案,帶動更多產品研發,把這項技術推向全世界,藉以減少延誤就醫和聽力受損的憾事…

林口長庚陳錦國醫師團隊目前已針對其超音波偵測中耳積水的診斷系統開發出方便大眾攜帶和使用的雛形品;此外,為了使非專業醫師也能自主簡易判讀,更在產品中導入自動判讀功能,除可診斷中耳有無積水情形,也可透過量化數值,觀察積液及其嚴重程度,做最精準的治療,而每一次的數據也能上傳雲端進行分析,隨時觀察並監測病情。該雛形品已申請科技部萌芽計畫,預期商品可應用在一般居家監測追蹤或遠距醫療,未來可朝向居家型診斷中耳炎輔助系統開發,並應用於中耳積水的疾病診療上。

根據IndustryARC Analysis, Expert Insights的資料,2018年中耳積水疾病占超音波診斷市場的12.10%,預估於2024年將達到12.45%,且每年複合增長率預估約為4.11%。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醫療超音波市場,占40%以上的規模,歐洲為第二大市場,占比29%,亞洲地區則占全球18%。因此團隊在未來幾年將以美國為主要市場進行發展規劃。


※陳錦國醫師(圖左2)帶領團隊致力於中耳積水診斷技術的應用,近期已完成產品雛型品的開發。(照片來源:林口長庚醫院 陳錦國團隊提供)

陳錦國特別提到,市面上對於這種不經由耳鏡的偵測方式是有需求的,雖然目前在雛型品階段,但他認為前景相當看好,若能透過他們與科技部共同開發的口袋型超音波系統,應用於無法來院檢查、居家或遠距診斷和追蹤者,並進一步將口袋超音波影像系統簡便化,作為小型超音波儀器供家庭使用,便能自行檢測、即時診斷,避免延誤治療。

陳錦國對於產品研發有非常多的想法,但需要產業一同挹注量能才能實現。他笑稱,只要能成功研發出能對患者有幫助的產品,即使相關的專利權人不是他也沒關係,他所看重的是後續整體學術界的發展。「我希望不只能照顧到中耳炎病患,也能夠照顧到整個聽力系統。」視病猶親的陳錦國強調,他希望把這個技術系統視為一個平台,透過自己提供的解決方案,帶動更多產品研發,把這項技術推向全世界,藉以減少延誤就醫和聽力受損的憾事。由此可以發現,陳錦國非常看重醫病關係間人與人的信賴,盡力醫好每個人是他最大的目標,也是最大的成就感來源之一。

回想起研發過程,陳錦國坦言,初期耗費許多心力、成本,也曾懷疑自己。所幸陸續獲得國科會、長庚的經費補助,得以支撐著研發計畫往下開展。這項產品也呼應了陳錦國的信念,身為一個醫師,他的目標是促進大眾的健康,而不是去收拾善後。陳醫師將救火的觀念運用在診斷過程中,他認為手術就跟救火一樣,都是讓情勢不要惡化,並且在最佳的時機介入治療。透過即時檢測積液情形,才能在當下做出正確的診斷,將傷害降到最低。

陳錦國始終懷抱著盡力救人的願景,認為「做研究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拋磚引玉,集結更多量能。」自己並不擔心被其他人趕上,最擔心的是無法持續創新,只在原地踏步。他認為台灣在製造與研發上有許多優勢,許多科技大廠都替台灣在國際上打響了名號,他因此自我期許將持續透過超音波偵測中耳積水診斷系統的研發,替國內帶來更多正向的改變,並以Made in Taiwan的名號,在這片藍海中開闢新天地,同時在精準健康領域中完整照顧民眾的聽力系統,減少生命中的遺憾。


※圖為團隊早期開發的系統架構,由delay-line 探頭、可攜式脈衝產生接收器以及個人電腦組成。(照片來源:林口長庚醫院 陳錦國團隊提供)

※系列報導:

※本文由生策中心新創幫編輯群採訪撰寫。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