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創技術
以多體學平台協力國際癌症登月計畫  長庚分醫中心成功技轉多個癌篩技術
2022-04-27

以疾病生物標記為研發主軸的長庚大學分醫中心,與諾貝爾獎得主Leland H. Hartwell合作,從千篇文獻中找出口腔癌蛋白質分子候選標記,再以標靶質譜定量技術驗證唾液檢體後,發現了標記分子STBM-1,隨後技轉世延生醫並成功取證,讓早期口腔癌篩檢更方便且準確…

「生物標記」(Biomarker)在精準醫療中扮演重要角色。世界衛生組織對生物標記的定義是「人體內會影響或可以預測疾病發生率或結果的任何可量測物質、結構或程序」,常見的生物標記有核酸、蛋白質、醣類、脂肪或小分子代謝物等。而癌症治療也已朝著個人化、精準化的方向發展,因腫瘤的生成和發展是一種進化過程,而細胞、組織和器官原本正常的功能則會失常,導致基因突變、重組等基因體的改變,甚至癌細胞還會利用某些分子機制來逃過免疫的檢查而生長。這些與腫瘤生長有關的特殊基因、酵素或是生長因子受體、訊息傳遞因子等物質,就是目前癌症治療個人化與精準化很重要的生物標記。

長庚大學分子醫學研究中心(下稱長庚分醫中心)是國內唯一以研發疾病生物標記為主軸而進行精準醫療研究的學術單位,2005年底由張玉生教授結合長庚大學及長庚醫院研究人才與充沛臨床資源而創立,多年來投注資源擴增及建立蛋白體、基因體、代謝體及生物資訊核心實驗室,擁有先進且昂貴的各式分析儀器設備,此外也禮聘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哈維爾教授(Leland H. Hartwell)為顧問,引進「生物標識」(Biosignatures)研究策略,針對國人重大疾病,研發可同步比較驗證大量生物標記群的體學分析技術,目前已成功應用於口腔癌、大腸癌及其他慢性病的生物標識研究工作,並獲得重要成果(已申請14個專利)及累積豐沛研發服務能量。長庚分醫中心建置的完整跨體學分析技術平台領先國內研究單位,應用上可同時於一份檢體內檢測大於50個生物標記,此平台有開放予校內外各界研究使用。


※長庚大學與國際大師Hartwell教授合作,破解篩檢早期口腔癌難題。圖為諾貝爾醫學獎得主Hartwell教授(左2)與長庚分醫中心張玉生教授(右2)。(照片來源:康健雜誌;陳德信)

長庚分醫中心累積多年的體學研究成果也得到國際同儕肯定。2016年獲邀代表長庚大學加入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主導的國際癌症蛋白基因體聯盟(International Cancer Proteogenome Consortium, ICPC),參與國際癌症登月(Cancer Moonshot)計畫,與美國、澳洲、加拿大、德國、瑞士、中國、日本、南韓、英國、瑞典、印度、荷蘭及西班牙等共14國共34個研究團隊攜手合作,每個團隊選定重點研究癌種,共同以嶄新的「蛋白基因體」(proteogenomics)研究進行大規模癌症病人樣本分析,以取得每位癌患完整基因變異與可能導致的蛋白質體變異的龐大資訊,探討多種癌症發生的新穎機制與檢測和治療的新線索。

在這樣具有國內外豐沛研發資源的環境下,經過多年來不斷的研究和嘗試,長庚分醫中心的口腔癌研究團隊領先其他國際團隊,終於在2016年發表用唾液就可以檢測早期口腔癌的生物標記組(包括最具表現差異的分子STBM-1)研究成果,除了已經獲有多國專利,也於2017年由余兆松教授代表研究團隊將技術移轉給國內新創企業–世延生醫,後續也順利產出第一個國人自行成功開發的口腔癌生物標記免疫檢測試劑產品–「世安EarlyFound® 口腔癌ELISA檢測試劑套組」與「世安EarlyFound®口腔癌快速檢測試片」!這項產學合作成果獲得國家新創獎及其他相關獎項的肯定,也將成為後續檢測系列相關衍生產品的重要參考品,不僅具有指標性意義,對於提升防治國人口腔癌的檢測能力預期也會有重大影響,同時可深化或衍生應用於開發標靶用藥或創新指引。此外,余教授團隊在胰臟癌血液生物標記研究方面也已透過技術移轉與產學合作,加速商品化研究進展。

※系列報導:

※本文由生策中心新創幫編輯群採訪撰寫。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