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新創 - 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
Anti-NMDAR encephalitis之新創治療
2021-12-23
馬偕兒童醫院、中國醫藥大學

臧汝芬、藍先元

有一種病,叫做免疫介導(immune mediated)的自身免疫性邊緣性腦炎(autoimmune limbic encephalitis)或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NMDAR)腦炎(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encephalitis),會出現精神和神經狀態改變,必要迅速開始適當的免疫療法(immune therapy),即甲基普立朗(methylprednisolone)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或血漿置換術(plasma exchange),但有些患者對免疫療法療效不佳。
有一種抗NMDAR腦炎之免疫調節劑,叫做苯甲酸鈉,因製造成本相對低廉,主成分製藥原料取得容易,療效及安全性佳,可以苯甲酸鈉做為治療anti-NMDAR encephalitis患者的新療法,大大減輕健保和醫療上的負擔。
過去大部分思覺失調症的中樞神經的用藥,都是處理多他命相關的神經傳導(dopaminergic neurotransmitter)路徑,目前本發明以苯甲酸鹽調節 NMDA受體,導致 NMDA受體功能增強,處理了另一條谷氨酸相關的中樞神經神經傳導(glutaminergic neurotransmitter)路徑,本治療比使用傳統的抗精神藥物(anti-psychotics)更安全、更沒有副作用、也更方便施用於anti-NMDAR encephalitis兒童青少年身上。
思覺失調症一向帶給病患本身、他們的家人和整個社會沉重的負擔。加上因為COVID-19 大流行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深遠影響,其中,因COVID-19 腦炎的表現急性全身性促炎細胞因子跨越血腦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 或由於病毒直接侵入中樞神經系統時,其思覺失調症狀嚴重性必會加劇,因而思覺失調症藥物市場必然上升。因苯甲酸鈉能增強NMDA受體功能,安全又方便治療思覺失調症狀,顯示苯甲酸鈉在anti-NMDAR encephalitis之治療市場上,具有很大的商機,極有潛力發展為新一代之創新抗 NMDAR 腦炎治療,具有高市場競爭力。

評審推薦
1.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NMDAR)腦炎(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encephalitis)是一種自身免疫性腦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臨床上表現出的精神症狀很像思覺失調之精神病症狀、幻覺或性格變化。本案屬老藥新用,安全性應無疑慮,可專心面對療效。
2.苯甲酸鈉應可作為抗 NMDAR 腦炎的新療法,臨床上可搭配免疫治療藥品一起使用。
2023年度精進成果
COVID-19 可能誘發自體免疫性腦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表現出精神分裂樣症狀和情緒症狀,雖然COVID-19 大流行已接近尾聲,急診室會出現許多新冠精神病(Covid psychosis ),即因SARS-CoV-2 感染使病患免疫調節能力出問題,出現抗 NMDAR 腦炎的自體免疫性腦炎,有效抗 NMDAR 腦炎之治療是免疫治療(immune therapy)合併其他免疫調節療法(Immune-Modulating Therapy),像Memantine and Amantadine是N-甲基-D-天門冬胺酸(NMDA) 麩胺酸受體抑制劑,可減少麩胺酸誘導的發炎和細胞死亡,對COVID-19 後的新冠精神病具有抗發炎作用。 本研究所提之苯甲酸鹽被認為是唯一具調節谷氨酸並增強 NMDA 受體的功能調節劑,因此苯甲酸合併免疫治療使用抗NMDAR腦炎患者,具有加成抗發炎作用,我們是全球第一個且唯一提出苯甲酸鈉有利於改善抗NMDAR腦炎患者的精神症狀之報告,有助於後續設計思覺失調症藥物上市之查驗登記臨床試驗,加速新藥開發之進程。
團隊簡介
臧汝芬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1980~1987)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碩士(2004~2006)
現職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主治醫師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副教授
經歷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 [1989-1994]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總醫師 [1994-1996]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1996-2000]
馬偕兒童醫院精神科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主治醫師 [2002-迄今]
臺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2016-2020]
臺北市天行者全人關懷協會副執行長[2021-迄今]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