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介辰、蔣恩沛、黃皓瑄、蘇天財、吳東諺、方翟、蘇雅麗、彭建豪、游淯甯、洪世勳、羅壽鎮
本研究團隊是在台灣開啟植物內生菌研究之先驅團隊,在農委會及科技部的支持下自植物中大量篩選植物內生菌,並逐一接種植物探討其能賦予植物之功能。其中發現有株 Burkholderia sp. 869T2 及其代謝產物 PQQ 除能幫助香蕉抵抗香蕉黃葉病外,另能促進包括香蕉、大白菜、甘藍、蝴蝶蘭等果樹、蔬菜及花卉等經濟作物生長及可讓植物產生具耐受高鹽逆境之能力。特別的是該內生菌亦發現具戴奧辛分解能力 (結果論文收錄於國際期刊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能使戴奧辛不累積於植物體中,足見該內生菌具全方位的能力保護植物。而內生菌 Bacillus sp. BP01-R2 及其代謝產物 Cyclo (L-Ala-Gly) ,以及 Curtobacterium sp. C1 菌株則是發現能協助植物抵抗高鹽逆境和促進植物生長。
本研究團隊已掌握能調控植物生長及能同時抗生物性及非生物性逆境之內生菌,及其調節植物生長之代謝物質,並已透過合成生物學技術建構出人工內生菌平台,可用於生產對植物有益之生物刺激素,未來將結合內生菌及各式代謝物組成更強而有效率之「全方位植物內生菌型生物刺激素」。本劃時代農業技術因能在植物體中直接調控植物基因,具能取代基轉作物之潛能,能應用於提升經濟作物在面對氣候變遷中抵抗逆境,確保糧食安全,提升農業技術力,厚植農業國際競爭力。
2.本案內生菌株尚未列名入農委會公告之「已鑑定之安全微生物肥料菌種」,具有新穎性。
一、持續核心技術開發與技術佈局:
為提高競爭門檻,持續開發不同功效之新穎生物刺激素,應用於包括果樹、花卉、蔬菜、茶葉等重要經濟作物,持續創新精進本技術之深度與廣度。為落實「循環農業」,研發稻稈等農業廢棄物之糖化水解技術,使其為生產生物刺激素之培養基配方,並已證實該產品可顯著促進水稻生長。
二、建構低碳排之細胞工廠以生產各式生物刺激素:
利用生物固碳路徑,結合合成生物學技術建構出能回收並減低碳排之微生物細胞工廠用以生產各式生物刺激素。
三、透過產官學研合作與衍生計畫拓展商轉佈局與市場:
持續多面向開拓商轉佈局,與豐聯資訊及台灣生菜村產學合作成功開發結合生物刺激素之結球萵苣智慧管理系統並完成田間試驗,成效顯著。另與臺中大肚區農會與光源農場團隊,開發植物工廠專用配方,能於植物工廠栽培環境下提早收成達成節能省電,降低生產成本,大幅提升競爭力。

|
Copyright © 2012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