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新創 - 創新防疫科技
組合式電晶片平台之COVID-19防疫檢測系統應用
2020-12-23
陳文亮副教授團隊/國立交通大學

陳文亮、林一平、林勻蔚、陳隆傑、李彰威、蕭進賢、王裕國、戴君珊、王艾瑞、邱元貞、陳楷文、李照宇

本計畫透過兩項核心技術:特殊條件的半導體晶片與獨家研發的生物材料來製作生物感測晶片,由於半導體晶片製作技術具有穩定與高再現性的特性再加上本實驗室所獨家研發的生物材料能夠穩定所修飾之生物分子(如:蛋白質、DNA探針、抗體…等),因此本技術所產生之生物感測晶片能夠達到高再現性、高準確性與高穩定性等三種生物晶片的重要標準,並且符合未來量產與認證方面的需求。本計畫以這項核心技術發展出三種生物感測晶片:COVID-19的病毒蛋白、抗體與核酸檢測。病毒蛋白檢測能夠直接反映出人體內病毒數量多寡等於病人的感染力強弱;病毒抗體檢測則是反映出病人體內抵抗力的強弱等於病人體內的免疫狀況;病毒核酸檢測間接代表病人受感染的細胞數目表示病人疾病的嚴重程度,以上三種指標能夠有效率的協助醫院針對不同狀況的病患給予最精準的管理(如:救護車種類、病房種類、醫療人員…等),符合精準醫療的精神。有鑑於三種指標的效益,本團隊決定將三種生物感測晶片組合以同步執行,採取電化學檢測的方式,以最方便與最快速的效率同時完成三種指標檢測,並且將狀況呈報給醫護人員,以此希望能夠提高防疫效率並且降低感染風險以及醫療人力與資源的耗損。

評審推薦
本案可做抗體、抗原、核酸三種檢測,技術與商化進程佳,已進入臨床實驗階段,極具發展性。
2022年度精進成果
本團隊在「組合式電晶片平台之COVID-19智慧物聯網防疫檢測系統應用」中於技術開發與商業推廣層面皆有顯著的成長與推進,使其得以實質商品化投入市場,有效輔助新冠防疫以及未來其他傳染性疾病的早期篩檢、疫情控管與預防感染。在技術開發層面,團隊主要突破業界量產良率問題,並完成微流道吸水卡匣開發,同步精進電化學檢測儀的開發與系統的物聯網平台串連。在商業推廣層面,團隊主要取得ISO 13485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認證,強化跨入國際醫療產業供應鏈的能力與計畫,有效促進未來全球醫療器材市場之拓展。團隊目前已接洽新加坡客戶,並預計於當地發起臨床前與臨床試驗取得新加坡認證後,可望將產品推廣至東南亞國家,包含:馬來西亞、印尼與泰國等國家。
團隊簡介
陳文亮
學歷 國立交通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 博士
現職 國立交通大學 教授
經歷

1. 國立交通大學 副教授 (2015/08-Present)
2. 台灣碳奈米科技(股)公司顧問 (2016/03-Present)
3. 懷特生技新藥(股)公司顧問 (2012/08-2015/03)
4. 台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顧問 (2012/03-2014/08)
5. 台北恩主公醫院顧問 (2008/08-2010/02)
6. CES Innovation Awards- Tech for a Better World (2020)
7. 未來科技獎- 利用人工智慧即時掌握中草藥功效性成分含量 (2019)
8. MIT“國際基因工程競賽IGEM”各大獎 (2014~Present)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