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創 - 醫療軟體開發
膽道閉鎖超音波影像電腦輔助診斷系統
2025-01-14
黃勝揚科主任團隊/臺中榮民總醫院
黃勝揚、周佳滿、許芳榮
本產品可用於表現黃疸、小於一歲的嬰幼兒,經肝膽超音波檢查後使用。因手術年齡早於60天的膽道閉鎖病人自我肝臟存活率較佳,但為了要達成早期診斷,需要開發較簡單而容易的非侵入性診斷方式,讓懷疑的病人在門診皆能直接獲得初步診斷,讓更多需要的病人接受早期治療,也減少非膽道閉鎖病人接受不需要的侵入性檢查,降低診斷過程中的風險和不便。傳統超音波檢查雖有診斷價值,但人為操作及判讀讓診斷率不夠穩定,實際臨床經驗可知若非兒童腸胃專科、兒童外科專科或兒童放射線專科醫師,均無法判讀此類影像。本產品已利用9種不同CNN模型進行訓練輔助判讀超音波影像,本產品目前以ShuffleNet模型以及決策樹導入後的辨識成果最佳,Sensitivity為81.82%、Specificity為93.18%,與其他非侵入性檢查相近或更佳,代表本工具具有臨床輔助診斷的價值。對於臺灣等亞洲地區的兒童來說,膽道閉鎖盛行率較歐美國家高(每一萬新生兒約1.5人),更提高本研發人工智慧工具發展性。
評審推薦
1.透過超音波影像與AI技術的結合,本案具備協助診斷新生兒膽道閉鎖的能力,敏感度達81.82%、特異性達93.18%,能有效減少誤診率,提供精準的臨床輔助判斷。
2.技術有助於及早診斷新生兒膽道閉鎖病患,進一步提升手術後肝臟存活率及黃疸廓清率,改善新生兒的生活品質和預後。
3.針對新生兒的診斷技術若能成功上市,將增進嬰幼兒醫療照護的能力,對於全齡照護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2.技術有助於及早診斷新生兒膽道閉鎖病患,進一步提升手術後肝臟存活率及黃疸廓清率,改善新生兒的生活品質和預後。
3.針對新生兒的診斷技術若能成功上市,將增進嬰幼兒醫療照護的能力,對於全齡照護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團隊簡介

|
||
學歷 |
私立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博士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
|
現職 |
臺中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兒童外科主任 臺中榮民總醫院智慧醫療委員會秘書處副執行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助理教授 私立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講師 |
|
經歷 |
1.臺中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兒童外科主治醫師 |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