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創 - 生醫產品研發
使用緩壓裝置於客製化三維列印下顎骨贋復體:有限元分析法、生物力學測試、動物及人體研究
2025-01-14
陳竣峰醫師團隊/高雄榮民總醫院
陳竣峰、王怜藺、張邑妃、曹芳海、劉松河、黃偉欽、陳安利、許博閔
下頜骨截段性骨缺損會導致該區域的完全喪失,儘管已有多種客製化三維列印下頜骨贋復體(CMP)技術,但尚未廣泛應用。本研究探討了使用攜帶緩壓裝置(PRD)及植牙緩壓裝置(iPRD)的CMP的臨床適用性。首先,本團隊通過有限元分析設計了四種CMP模型(P1至P4),並分析PRD不同位置。更創建了四種類型的CMP來進一步分析iPRD的作用,使用響應曲面分析法設計了iPRD。此外,利用鈦合金製造CMP進行生物力學測試,並展開動物和人體試驗。 結果顯示,P4組後方部署PRD的CMP和其螺釘在緊咬和突出情況下,展現了最低的von Mises應力,而iPRD降低了下頜骨前後的主應力。iPRD設計為基台柱長12毫米,彈簧間距0.4毫米,通過了靜態壓力189 N的測試以及500萬次疲勞試驗。我們使用五隻蘭嶼豬進行動物實驗,其中四隻順利完成,兩隻出現CMP暴露。結果顯示,CMP的反應性發炎明顯低於對照材料。 人體試驗中,納入了7名平均年齡55歲的患者,皆因不同疾病造成下頜骨缺損,CMP重建皆使用前外側大腿顯微皮瓣覆蓋。三名患者成功配戴臨時假牙,兩名患者因CMP暴露退出試驗。總結來說,PRD和iPRD的應用有助於解決目前CMP面臨的挑戰,推動其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
評審推薦
1.結合電腦輔助設計(CAD)和電腦輔助製造(CAM)技術,透過3D列印量身打造鈦金屬下顎骨贗復體,展現創新性與進步性。
2.利用3D列印技術為患者量身定做下顎骨贗復體,提升治療精確性和患者適應性。
3.結合生物力學分析,使用有限元分析法和響應曲面分析法設計植牙緩壓裝置,提升贗復體穩定性和耐用性。
4.針對下顎骨缺損重建的特定需求,提供精準解決方案,減少應力集中和炎症反應。
5.與工研院團隊合作,對金屬3D列印設備和相關醫療材料產品進行了國內外專利佈局,國內外專利佈局共計29案62件。
2.利用3D列印技術為患者量身定做下顎骨贗復體,提升治療精確性和患者適應性。
3.結合生物力學分析,使用有限元分析法和響應曲面分析法設計植牙緩壓裝置,提升贗復體穩定性和耐用性。
4.針對下顎骨缺損重建的特定需求,提供精準解決方案,減少應力集中和炎症反應。
5.與工研院團隊合作,對金屬3D列印設備和相關醫療材料產品進行了國內外專利佈局,國內外專利佈局共計29案62件。
團隊簡介

|
||
學歷 |
中國醫藥大學牙醫學系學士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碩士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博士 |
|
現職 |
高雄榮民總醫院口腔醫學部副主任 | |
經歷 |
1.台北馬偕醫院口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 |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