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燿吉、郭漢崇、沈元琦、王弘仁、李偉嘉、張簡姵玟
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症候群 (IC/BPS)定義為膀胱相關的不適感覺、疼痛、或壓迫腫脹,併有下泌尿系統症狀超過6週,且無泌尿道感染或其他致病因。 估計IC/BPS的盛行率在女性為每十萬人有300人,而男性是女性的10到20 %。雖然有很多藥物療法,但目前尚未能滿足醫療的需求。 IC/BPS病因未明,傾向神經源性發炎、免疫源性發炎和尿路上皮缺損假說。調節發炎反應和修復尿路上皮缺損,應為可行的療法。 低能量震波(LESW)有止痛抗發炎效果且能促進組織再生。我們的動物實驗證明LESW可降低發炎分子,並抑制大鼠膀胱炎、過動和疼痛。近期的研究證實LESW可調節µ型鴉片類受體及miRNA,並且增加膀胱藥物灌注的停留時間以增強療效。 我們發起全球第一個使用LESW治療IC/BPS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LESW在控制膀胱疼痛比安慰劑更佳,此發現與尿液細胞激素變化有關。這成果獲得美國2021年Lapides Diokno Essay Contest grand prize (首獎),且納入2024年亞洲治療IC/BPS指引。 重要性: LESW是治療IC/BPS的安全及有效的非侵入性非藥物療法,為IC/BPS病患帶來新希望。
2.研究成果獲得國際優秀大獎,且將被納入2024年亞洲治療指引,展現出技術的卓越性和廣泛認可。

|
||
學歷 |
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系 | |
現職 |
1.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教授級主治醫師 2.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震波醫學與組織再造研究中心主任 3. 國立中山大學學士後醫學系教授 |
|
經歷 |
1. 2020-2024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震波醫學與組織再造研究中心主任 |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