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創 - 醫療軟體開發
快速腎結石人工智慧篩檢系統
2025-01-14
陳浩瑋主治醫師團隊/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泌尿科、高雄醫學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 國立中山大學

陳浩瑋、高崇堯、魏培修、李容婷、陳妤甄

腎結石好發於20歲以上成年人,目前全球每10人即有1人受腎結石之苦,治療後超過7成病人會復發,嚴重者可能會造成敗血性休克或終身洗腎。臨床上患者多以是等到腎結石已產生症狀(血尿/腰腹痛等…)才就醫,且診斷率(X光+超音波)僅約70%,經研究如未提早診斷出腎結石則有高於健康人約4倍的風險,在未來3年內需要急診及接受腎結石手術治療,每年花費健保超過50億元。 為達到腎結石早期預防、早期處置,避免結石症狀及疼痛、減少洗腎、降低社會成本之目標,因此高雄醫學大學和國立中山大學師生共同組成跨域「iStone 愛石通」團隊,使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及體系醫院臨床數據共5,005例進行AI模型建置及訓練,提出「人工智慧快速腎結石篩檢系統」,分析結果將以10個簡單的臨床資訊(尿液及血液等)做為評估依據。之後進行臨床測試人工智慧模型,使用高醫大附設及體系醫院共1,523例進行試驗,準確率高達92.7%,已達臨床使用需求,研究成果已刊登於SCI期刊。 產品只需要輸入相關檢驗數據,就可以在數秒內產生受檢者之腎結石風險值,藉此將高風險受檢者轉介至合作之泌尿科院所,進一步確認是否罹患腎結石;早期發現腎結石患者並提早處置,減少因腎結石發作而劇烈疼痛的患者對急診造成的負擔,降低社會成本。

評審推薦
1.本產品可早期發現腎結石,對於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及降低不必要的醫療支出具有重要意義。
2.與傳統X光及超音波檢查不同,本案的AI系統僅需利用常規尿液和血液檢測數據,即可進行檢測,極具商業潛在價值。
3.系統的準確率達到91.7%,明顯高於傳統X光及超音波的診斷率,具備快速、低成本與高準確性之優勢。
團隊簡介

陳浩瑋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醫學士
高雄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醫學碩士高雄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醫學博士專科執照與學會台灣泌尿科專科醫師
歐洲泌尿科醫學會腎結石內視鏡及軟式輸尿管鏡手術認證
歐洲泌尿科醫學會腹腔鏡手術認證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會員
歐洲泌尿科醫學會會員

現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泌尿部 主治醫師
雄聯智能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部 主治醫師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泌尿科主治醫師
日本東京順天堂大學附屬醫院 泌尿器科 短期訓練齾師
歐洲泌尿科醫學會 短期訓練醫師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