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創 - 新創醫療技術
重度眼瞼下垂手術的最新進展
2020-12-23
杜隆成主任團隊/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

杜隆成、張家靖、吳明佳

眼瞼下垂的治療原則以外科手術為主。而在眼瞼下垂手術中,以嚴重性眼瞼下垂的治療最為棘手。這種手術可以追溯到1880 Dransart 所發表的額肌懸吊法,雖然另有學者提出不同術式,但是此術式仍然是大部份外科醫師處理嚴重性眼瞼下垂時的首選。但術後常常也會有眼睛無法完全閉合的困擾,甚至也無法解決眼瞼下垂的問題。
針對嚴重性眼瞼下垂的治療,如何能將下垂嚴重的眼瞼提拉至正常的位置同時避免術後眼瞼閉鎖不全造成另ㄧ問題出來的確是困難的挑戰。 杜隆成醫學博士所領導的醫療團隊基於眼睛解剖學的構造,使用表面肌電圖量測正常人及眼瞼下垂的病人手術後眼睛周圍肌肉的變化,結果發現和正常眼瞼沒有下垂的眼瞼比較,經由結膜切口做眼瞼下垂的手術,避免術中去破壞眼輪匝肌,則術後眼瞼下垂的病人其眼輪匝肌會更增加熵值的作用,也就是術後可以加強閉眼的功能。這樣觀念的研究發表於肌電圖學及人體運動學國際期刊。基於前述分析筆者提出了從眼結膜切口,分離出提眼肌向下移位到眼瞼板上緣縫合,再加上聯合筋膜的加強提拉瞼板,此手術方法完全無痕,不但病人嚴重性眼瞼下垂得到醫治,術後即使有眼睛無法完全閉合的困擾也在一個月內即可恢復,這樣的手術方式發表在國際的整形及重建外科等期刊。

評審推薦
1. 提出經由眼結膜內開切口的新式手術方法,並藉由肌電圖的分析,改良傳統手術的不足,具有技術之優勢。
2. 優化後之手術方式可縮短恢復期,不僅無疤痕且眼瞼閉合較佳,有臨床價值。
2022年度精進成果
針對嚴重性眼瞼下垂之病人,我們提出了從眼結膜切口,分離出提眼肌、穆勒氏肌,聯合筋膜移位到眼瞼板上緣並縫合應用於嚴重性眼瞼下垂的病人。此一手術新方法完全無痕,不但病人嚴重性眼瞼下垂病況得到醫治,術後眼睛無法完全閉合的困擾也在一個月內即可恢復。不會像傳統手術治療嚴重性提眼肌的方法,達不到眼瞼提升的目的,又造成了眼睛閉合不全的併發症。當然這種術式應用於輕度以及中度眼瞼下垂的病人,更是能夠讓病人恢復期從傳統手術需3個月到6個月恢復,縮短成2到3週完全恢復自然。
本團隊研發的新創手術方式特色為:(1)無手術疤痕。(2)病人恢復快速。(3)避免術後眼睛閉合不全問題。(4)此為新創技術。
團隊簡介
杜隆成
學歷 私立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士、國立交通大學生科所博士
現職 振興醫院美容醫學中心主任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國際醫療吉里巴斯醫療團團長
燒燙傷醫學會理事
手外科醫學會監事
美容外科醫學會監事
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學術委員
振興醫院美容醫學中心主任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