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創 - 新創醫療技術
微創遠端橈骨骨折復位鉗3D列印輔助器材
2020-12-23
呂憲宗主任團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呂憲宗、姜智偉
遠端橈骨骨折骨遠端骨折是最常見的骨折之一,佔急診室病人入院的骨折手術之17~20%。後背橈骨幹骺(metaphysis)端粉碎性病變和關節面粉碎是不穩定的指標,遠端橈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目前最常使用的手術是互鎖定鋼板和螺釘(Locking Plate and screws)的開放式內固定ORIF,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在進行開放式內固定手術的過程中,我們設計了利用3D列印設計製造的工具協助骨折的復位和開放式內固定,特別是遠端橈骨幹骺後背碎片,將手術結果與傳統開放式內固定治療結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使用3D列印工具搭配復位鉗可以更好地恢復橈骨關節面傾斜度,徑向高度和關節的一致性。一次性使用的材料可以在不變形的情況下進行高溫無菌製備,並且在術中X射線成像下幾乎透明,不會影響到在 X 光下觀察骨折復位的情形。有鑑於此,開放式內固定與骨盆夾和自行設計的3D列印工具相結合,不僅可提供反作用力、易於使用、無需助手協助等優點,進而幫助切口最小化,讓遠端橈骨骨折達到完美的復位內固定。
評審推薦
1. 團隊開發3D列印工具,協助精準微創手術進行,減少手術時間與病人傷口大小,可解決粉碎性骨折、關節面骨折等困難骨折的問題,具臨床價值。
2. 自行設計的3D列印工具在術中X光成像下幾乎透明,易於使用且無需助手。團隊自實用基礎去研發,對病人復原有助益,有潛力發展為手術標準設備。
2. 自行設計的3D列印工具在術中X光成像下幾乎透明,易於使用且無需助手。團隊自實用基礎去研發,對病人復原有助益,有潛力發展為手術標準設備。
2022年度精進成果
1. 去年承蒙主辦單位繁雜精進獎,使用橈骨復位裝置的確可以快速有效的幫助骨折復位并進行固定 但是在 某一些同時有尺骨跟橈骨的骨折病人身上需要比較久的時間進行固定。因此目前此項復位裝置再加以改良方面會增加側翼裝置,對於同時有橈骨骨跟尺骨骨折的病人從雙側穩定骨折部位。
2. 在臨床試驗方面,本人已經在過去兩年收集90位病人,加上同科醫師是使用的經驗現在將近有130位 病人使用過此項產品 經過臨床驗證的確術後的恢復以及減少併發癥有相當好的結果 最近將進行進一步的論文發表。
3. 在專利申請方面除了己經獲得中華民國及美國專利之外.目前正在進行美國FDA申請為骨科醫材。只是仍未獲得答覆。
4. 針對目前使用的經驗,主要是使用美國AO鋼板鋼釘內固定的設計。目前正在與桃園中壢一家器械製造廠合作,進行復位鉗的改良如此可以跟不同廠商的鋼板配合固定,目前這個設計的概念其實可以用到很多骨折的場合利用反作用力把骨折的位置先用不同的復位鉗幫助骨折碎片復位,可以提高手術的效果。
2. 在臨床試驗方面,本人已經在過去兩年收集90位病人,加上同科醫師是使用的經驗現在將近有130位 病人使用過此項產品 經過臨床驗證的確術後的恢復以及減少併發癥有相當好的結果 最近將進行進一步的論文發表。
3. 在專利申請方面除了己經獲得中華民國及美國專利之外.目前正在進行美國FDA申請為骨科醫材。只是仍未獲得答覆。
4. 針對目前使用的經驗,主要是使用美國AO鋼板鋼釘內固定的設計。目前正在與桃園中壢一家器械製造廠合作,進行復位鉗的改良如此可以跟不同廠商的鋼板配合固定,目前這個設計的概念其實可以用到很多骨折的場合利用反作用力把骨折的位置先用不同的復位鉗幫助骨折碎片復位,可以提高手術的效果。
團隊簡介

|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