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新創動態》安邦生技鎖定基因突變領域 精準開發癌症用藥
2021-09-27


安邦生技三位創辦人,科學諮詢委員謝興邦(左起)、科學諮詢委員兼召集人石全及董事長徐祖安。(圖片來源:安邦生技)

 

2019年4月才成立、至今不到三年的安邦生技,背後累積的研發能量卻近80年,公司由石全、徐祖安、謝興邦三位曾在國家衛生研究院結緣的專家共同籌設。徐祖安、謝興邦兩人曾擔任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逾22年,石全曾擔任該所所長,過去國際大藥廠工作超過35年。

安邦生技董事長兼執行長徐祖安表示,安邦公司成立之初,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主要的藥物治療項目,鎖定這種癌症當中的HER2 Exon20INS基因突變,再去開發標靶藥物。目前公司的第一項藥物ABT-101,正準備進入臨床一/二期試驗,以爭取突破性療法及加速審核通過為目標。

產業黃金十年 搭上浪潮

徐祖安說明,目前國際上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市場,估計到2026年可達到430億美元,針對這項疾病已成功推到市場的藥物也有20種以上,但是這些藥物沒有一項可用於治療HER2 Exon20INS基因突變引起的肺癌,而這類病患約占所有肺癌患者的2-4%,都在等待HER2 Exon20INS標靶藥的問世。

安邦生技與其技術團隊的成立,始於對精準醫療與免疫療法的崛起。徐祖安指出,全球生技產業發展逾40年,下個生醫發展的黃金十年重點,就是精準醫療及免疫療法。

他解釋,所謂精準醫療是在基因的層次上研究、了解病患疾病,透過生物標記的檢驗,採取適合治療方案。近20年來,基因體科學突飛猛進,基因檢測亦已漸普及,透過相關研究已釐清,很多癌症都有精準醫療藥物的具體需求,可惜所能選擇的藥物仍很有限。因此,業界、學界皆放眼此巨大落差,期待能儘速達成未滿足癌症患者之用藥需求。

徐祖安指出,新藥開發為一具高風險性、相當耗費時間與金錢的產業,從先期研究到藥物成功上市,傳統認為所需時間約10-15年。如今進入精準化醫療時代,生物標記引導藥物設計開發,並進行臨床功效驗證。

看見市場潛力 精選題材

透過生物標記引導之精準醫療新藥開發、與傳統小分子藥物開發相比,不僅能大幅縮短1.5倍的臨床開發時程,約將所需時間推進至四至六年內,並能提升藥品開發成功率,將抗癌新藥臨床試驗成功率由10~20%,提升至大於50%。

對於安邦生技而言,目前除了第一項藥物ABT-101之外,公司也積極在科學面、市場面、開發技術面做評估,精選適當的ABT-201及ABT-301作為後續開發題材。以ABT-201為例,這項藥物是針對許多癌症常見的基因突變KRAS去做開發。

徐祖安說明,30年來KRAS突變曾一度認為無藥可救,直到2021年5月28日,標靶藥物Sotorasib出現,這是種KRAS(G12C)抑制劑。而安邦生技鎖定的,是以非小細胞肺癌中的KRAS突變去發展,估計這項基因突變占所有非小細胞肺癌的病人25%,市場潛力醫療需求比安邦的第一項藥物更大。因此,安邦生技將依循ABT-101精準藥物開發模式,針對KRAS突變位點進行開發,佐以生物標記引導(biomarker-driven)進行臨床功效驗證。安邦生技蓄勢待發鎖定未滿足醫療市場,目標將發展成為市場上最佳(Best in class)之KRAS突變精準治療藥物。

 

安邦找出關鍵缺陷 提升治療效率

安邦生技專長於精準醫療新藥研發,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徐祖安介紹,目前公司的第一項藥物ABT-101,源自於另一位創辦人謝興邦早年在國衛院的研究成果,利用高速藥物篩選平台、及結構學為基礎的藥物設計。

徐祖安解釋,1998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立了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後來並升格為生物與藥物研究所,這個單位創立的使命,是要為台灣開發出能成功上市的新藥。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國衛院從國外引進高速藥物篩選平台。

徐祖安表示,是這個平台,提供了國衛院生藥所各個研究員,更有效率的去找出具有發展潛力的前驅化合物。接著,在謝興邦團隊的研究之下,他又利用結構生物學為現代基礎的藥物設計的基礎,從癌症標靶基因中,可以幫助科學家「看」找到可與前驅化合物在分子層次上與癌症標靶基因的互動關係。

不過,在謝興邦與徐祖安共同探討這項新藥開發的途徑時,研究團隊原本是鎖定非小細胞肺癌中的EGFR基因,想要去開發新藥,當時相關的藥物只有第一代藥物項;不過等到隨著研發工作繼續投入後,研究團隊發現有關EGFR基因已成功上市的藥物愈來愈多,至今已有六種。於是研究團隊只好再去尋找非小細胞肺癌中的基因變異項目,最後成功發現了HER2 Exon20INS基因突變之肺癌,並重新鎖定了目前所發展目標。

徐祖安說明,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發展至今,雖然已有多項對應基因突變標靶藥物,但仍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透過基因解密找到突變基因,給予對應精準醫療藥物,20年來雖已將肺癌的五年存活率由12.6%提高至27.3%,但仍有非常多非小細胞肺癌突變亞型,至今仍是無對應標靶藥物可用。

徐祖安表示,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在其任期內提出「2015精準醫療倡議」,要將精準醫療當作美國國家政策,主因精準鎖定病人腫瘤的基因突變給藥,可大幅延長癌友存活期,整體醫療支出也更便宜。

他說明,過去大多數的癌症治療,醫生只能告訴病患「這個藥先用看看,沒效再換」;現在是愈來愈多病患可以先做基因檢查,精準用藥,或是找到合適的臨床試驗可以參加。由於許多癌症是基因疾病,未來10年將有上百個以上癌症新藥上市,可預期愈來愈多基因缺陷有機會被解決。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