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新創動態》百億碳黑產業新商機! 突破性負碳系統助農業廢棄物攻入碳黑生產鏈
2024-06-04

廢棄物變黃金!突破性負碳系統助企業減碳增利
企業推動ESG永續發展如何節省碳稅成本?國立成功大學航太系陳維新特聘教授攜手東海大學化材系張嘉修講座教授與李冠廷助理教授,共同開發了一套農業廢棄物轉質碳儲存高分子材料的負碳系統,可實現對二氧化碳的高效封存和再利用...


乾燥是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最大的成本支出之一,然而現有的熱風烘乾技術能耗高且效率低,導致處理成本居高不下。此外,傳統碳化技術無法利用工業廢熱運作,且碳化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常直接排放,未能進行有效捕捉和再利用,造成能源浪費及環境負擔。

整合多項技術 提升農廢再利用率
針對上述技術的不足之處,這套負碳系統的核心在於高效整合以下四種技術:

  • 專利節能乾燥技術:對原料進行預處理,有效去除廢棄物中的水分,避免發霉以提升儲存性。
  • 低溫焙燒技術:將生質廢棄物在300°C以下進行碳化處理,並加入自行開發的綠色添加劑,產生高碳含量的疏水多孔性生物炭。根據實驗數據,這些生物炭的碳含量超過65 wt%,孔隙體積和比表面積分別提升超過50%和100%,具備卓越的吸附能力和結構穩定性。
  • 微藻固碳技術:利用耐高溫微藻捕捉碳化過程中釋放的二氧化碳,每公斤微藻每天可固碳3 kg以上,大大提升減碳效果。
  • 異質混煉技術:將生物炭均勻混合到熱塑性塑膠中,取代目前廣泛使用的碳黑添加劑,不僅提高塑膠的機械強度和分散均勻性,每生產一公斤生物炭塑膠更可封存超過0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間接封存二氧化碳於閉迴路循環之負碳目標。

助力循環經濟 實現環保與經濟雙贏

陳維新特聘教授表示,團隊正在積極串聯國內生物炭塑膠產業鏈的發展,共同開發並推動這套系統的應用,預計將在未來建立一條完整的咖啡渣循環經濟產業鏈。李冠廷助理教授表示,咖啡渣是全球高度關注的一種可再利用廢棄物,目前已廣泛應用至農業、工業和能源等產業。陳維新特聘教授強調,此技術不僅為企業提供了一條有效的減碳途徑,還為解決台灣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問題帶來了新希望,未來將持續改進技術並擴大規模,以實現更大的社會與環境效益。


詳細資訊→農業廢棄物轉質碳儲存高分子材料之負碳系統|成功大學陳維新特聘教授|第20屆國家新創獎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