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研究院夏克山研究員的團隊研發出一款名為DBPR168的新合成小分子化合物,有望成為預防化療藥物誘發周邊神經病變(CIPN)之首創新穎藥物。此藥物已在小鼠疾病模型中證實其療效,能夠透過減少太平洋紫杉醇誘導侵入感覺神經的免疫細胞及抑制全身性發炎反應,從而達到預防神經組織損傷的效果。 |
化療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DBPR168帶來新解方 化療雖是目前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但高達六至七成的患者會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周邊神經病變的副作用,導致手腳麻木、刺痛、灼熱等不適症狀,嚴重時可能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甚至被迫中斷療程。然而,現行預防或治療CIPN的藥物僅能稍微緩解症狀,且多為老藥新用,效果有限且存在安全疑慮,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案。 DBPR168:全新機轉、高效安全,多項實證展現卓越保護力 不同於傳統以疾病機轉為導向的藥物開發,團隊利用表型篩選法,直接觀察神經細胞型態變化,從超過13萬種化合物中篩選出具有神經保護活性的化合物,並結合神經軸突生長數據,以理性藥物設計合成出一系列具完整構效關係(SAR)的衍生物及先導藥物,再經結構最適化修飾後,最終獲得候選藥物DBPR168。 體外試驗顯示,DBPR168能有效降低紫杉醇對神經軸突的損傷,提升神經細胞存活率達10-15%。在小鼠模型中,DBPR168能顯著緩解紫杉醇引起的熱感覺異常和機械性痛覺過敏,且在低劑量(10 mg/kg)下即展現出保護效果。透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DBPR168能有效預防紫杉醇對神經組織的損傷,包括維持小鼠坐骨神經髓鞘的完整性、減少發炎細胞浸潤,並保護神經纖維中的粒線體。此外,DBPR168具備極佳的醫療指數(MTD/MED > 50),即最小有效劑量低(MED = 10 mg/kg) 且藥物最大耐受劑量高(MTD > 500 mg/kg),並在重複劑量毒理試驗、細胞色素P450抑制試驗等多項試驗中均展現出高度安全性。 邁向臨床應用,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夏克山研究員表示,團隊正積極與國內外廠商洽談技轉或合作開發,預計在三年內向美國及台灣FDA提出試驗中新藥(IND)申請。未來,DBPR168將以紫杉醇治療的癌症患者為主要目標族群,期望能有效預防化療引起的神經病變,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並降低醫療支出。 詳細資訊→預防化療誘發周邊神經病變之神經保護藥物DBPR168|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夏克山研究員|第20屆國家新創獎 |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