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告急病患大量湧入,各級醫療機構快速檢疫、輕重症分艙分流需科技介入,以防疫物聯網整合疫調資訊管理造冊…… |
COVID-19疫情蔓延,帶給台灣社會前所未有的影響,許多機構也面臨體溫量測作業增加人力需求,在過去多數機構採以熱像儀結合人力作業查詢旅遊史(TOCC)為主,但由於開放區域環境因素影響大且人員無法識別,還是造成大量民眾排隊進入醫院的窘境,有效導入科技防疫可強化因疫情爆發時降低人員的負擔,避免造成醫療體系崩潰。
▌AI智慧檢疫站加速TOCC作業,建構零接觸防疫物聯網 先進醫資開發出智慧檢疫站與閘道服務作業系統,並以屏東基督教醫院做為試煉場域,在去年四月時便開始驗證,提供機構式防疫管理服務。首先透過佈建院內自助檢疫設備將人員識別、體溫數據收集、雲端健康、考勤等一併整合,醫療人員免除每日需填寫的體溫及疫調問題,更可透過AI自動關聯找出潛在的高風險人員,若人員未遵循防疫規範,也會透過由系統自動發送LINE訊息提配,強化衛生教育上的監督。另一方面針對來院病患,經由智慧檢疫站也可加速TOCC查詢作業,透過多線程技術每次查詢約1-2秒,相較傳統人力作業平均約20秒左右,提升整體通關效率,並完成實名造冊的作業,建構零接觸的防疫物聯網。
▌建立預警偵測分析模型,運用大數據強化公衛能量 現今疫情嚴峻,醫院提升輕重症分流的超前部署也是接下來防疫成敗的關鍵,透過發展防疫雲端平台服務,可提供居家自主管理民眾自我每日監測體溫,落實疫調表單等,數據可利用人工智慧進行風險分析,產出彈性化的各類型量表、關懷訊息,引導人員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提供長期追蹤及人員進出的資料,分流風險病患,管理者也能透過分析儀表板掌握機構整體概況。另外也針對高風險族群場域,例如長照機構、醫療院所等,利用收集的大數據建立症候群早期預警偵測分析模型,及早風險預測警示,強化醫療體系及高風險長照機構耐受度與醫療公共聯防能量。目前已累積200家以上醫療院所、機構與企業導入,並外銷泰國、馬來西亞、香港等地,應用範圍包含員工自主檢疫管理、來院病患及訪客實聯作業管理、以及行動疫調檢疫作業管理、社區民眾自主健康照護等。
|
▌開放那些合作項目? .透過雲端平台佈建以低成本即可建置醫療院所檢疫通道,落實TOCC查詢作業,並提供完善的API .享健康防疫雲端提供各院所開通並可自訂客製化的平台頁面及模組,透過雲端排程提供患者各項
|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