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創技術
臺大醫院睡眠中心建構呼吸中止症遠距管理平台,滿足居家照護需求
2023-08-01

為解決基層醫療院所睡眠專科醫師不足的問題,臺大醫院睡眠中心建立了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遠距管理平台(NTUH-RSAMP),讓OSA的監測、治療、診斷都更為便利,病患與基層非專科醫師也能即時獲得衛教新知,相當具有商業化潛力...

李佩玲指出,由於OSA病患人數眾多,目前照護實務為先由基層非專科(NSSP)醫師照護,有需要再轉介⾄睡眠專科醫師。然⽽,若NSSP未經過完整OSA照護訓練,對於照護效果可能比不上受過完整訓練的NSSP以及專科醫師。

同時,由於國內健保給付低廉,基層醫療院所缺乏⼈⼒來衛教病患或提供衛教教材,病患容易遊⾛各醫療機構醫院尋求意見。迄今睡眠醫療多由病患⾄醫院求診,無⼀遠距平台將所有關鍵資訊串連,除了增加病患不便外,缺乏長期監控給予即時回饋。

有鑑於此,臺大醫院睡眠中⼼與基層醫療診所合作,建立OSA遠距管理平台(Remote Sleep Apnea Management Platform, NTUH-RSAMP)。平台包含了線上問卷與評估、診斷、治療與療效評估、長期監測以及病患衛教與醫師再教育等5個面向(如圖),以建構完整的睡眠醫療照護網。

※李佩玲團隊所開發OSA遠距管理平台(NTUH-RSAMP)架構與資料流通⽅向。(圖片來源:臺大醫院李佩玲主任團隊)

從掛號、診斷到監測、衛教,都能透過遠距管理平台處理

這個平台的服務流程為:
1. 線上評估:網路掛號後即進行線上問卷及睡眠日誌填答,再根據填答結果,利用團隊研發的OSA Probability Prediction模型篩檢出高風險患者,進行後續PSG或HSAT診斷。
2. 進行診斷:依據患者狀況,安排至到醫療院所進行PSG檢測或拿取儀器回家進行HSAT檢測。
3. 治療與療效評估:醫師開立連續陽壓呼吸器(CPAP)醫囑,病患於使用兩星期後填寫線上追蹤問卷評估療效,睡眠中心人員可透過系統評估療效與副作用。若使用期間不足或療效不佳,可主動安排後續處理。
4. 長期監測:CPAP 治療前後,病患以搭載聯發科sensio感測晶片的智慧腕表 長期監測身體活動量、⼼率與睡眠狀況。
5. 病患衛教與醫師再教育:對病患提供相關資訊,也讓基層醫師進修OSA新知。

透過臺大醫院與基層醫療院所間合作的星月計畫,NTUH-RSAMP平台的潛在服務需求超過15萬人,其中約4萬6千人需要施行CPAP治療。在商業化策略上,除了可授權予基層診所使用,也能與穿戴式裝置廠商進行資料整合研發,或再為醫護人員與病患開發應用程式App的進階功能。長遠來看,也可與保險業者共同研發創新型健康照護保單。


李佩玲小檔案來源:新創幫網站
現職 臺大醫院總院睡眠中心主任
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
學歷 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摘錄) 臺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暨睡眠專科甄審委員會主席
臺灣胸腔暨重症學會睡眠醫學委員會委員
相關專利 (已獲證)美國:1件
國家新創獎獲獎紀錄 第17屆(2020年):臨床新創-創新醫護服務
第19屆(2022年):新創精進獎

※系列報導:

※本文由生策中心新創幫編輯群採訪撰寫(口述:臺大醫院李佩玲主任團隊 執筆:蔣士棋)。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