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創獎在2023年走入第20屆,本年度的企業新創、國際新創、初創企業競爭十分激烈,獎項得主也獲得評審的高度讚許,認為團隊在掌握關鍵技術的同時,也磨練出國際級的市場競爭力,相當看好未來發展... |
台灣生醫新創界年度盛事,第20屆「國家新創獎」授獎典禮於2023年12月27日(三)在台北漢來大飯店舉行。在2023年,國家新創獎已邁入第20屆,已成為業界公認最權威的生醫新創競賽活動,更是各方創業團隊展現技術實力的競技場,期待在獲得國家新創獎的肯定後,創業路能走得更為踏實。 肯定獎項得主成就,評審提點今年三大趨勢 在企業新創、初創企業、國際新創獎類別,今年總共有52個獎項得主,分別為35個得獎技術與17家初創企業。從各領域的得獎名單,可看出以下趨勢: 趨勢一:確實掌握關鍵技術
趨勢二:已具備國際級市場競爭力
趨勢三:積極回應ESG永續發展浪潮
7家國內外獎項得主受邀進行技術發表,展現獨特研發創意 今年的授獎典禮也特別舉辦新創技術發表活動。在企業新創/國際新創類,進行發表的企業包括: 醫揚科技:自成立以來即致力於醫療電腦相關產品、自有品牌之研發、製造及銷售,為全球領先醫療級資訊設備供應商。人工智慧手術機器人醫療影像運算平台可同時支援高達二張NVIDIA高階A6000顯卡,效能跟上一代相比有高達50%的差異。
睿生光電:全球唯一all-in-one building平板偵檢器製造商,使用IGZO TFT取代傳統CMOS成像技術,具備耐輻射傷害、大面積均勻性優勢。
百靈佳殷格翰:持續鑽研缺乏解決方案的醫療領域,在人類處方用藥、動物事業和生物製劑製造三大事業領域為客戶提供服務。希蓓麗活®靜脈輸注液可有效治療成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發作(GPP),是市場首見(First-in-Class)可用於治療急性發作GPP的新藥,目前已通過臨床試驗,正進行市場銷售中。
除了這三家大型企業,在最受矚目的初創企業領域,共有4家優秀的台灣新創公司,包括搭上最新醫療政策方向的亞洲準譯、瞄準迫切未滿足醫療需求的采風智匯、專注霧化藥物技術的利優生醫,以及設計SPR感測器平台、增進新藥開發效率的創生醫電,一起向外界展現技術實力: 亞洲準譯:自從健保署宣布2024年起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將納入健保給付範圍後,NGS就成為台灣醫療界最熱門的關鍵字之一。亞洲準譯使用總體基因次世代定序(Metagenomic NGS)技術開發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檢測服務,可一次檢測上萬類跨物種病原,具備全面、精準、快速等等技術優勢。
采風智匯:骨質疏鬆症有高達84%患者未被診斷,退化性關節炎更時常伴隨失眠、肥胖等共生疾病,對生命健康的威脅其實不亞於癌症。采風智匯開發AI疾病診斷輔助技術,包含DeepXrayTM(骨質疏鬆症、退化性關節炎)和DeepSonoTM,目標為提供一般人可負擔的精準醫療。在2024年,采風智匯也計畫將這兩項產品進軍日本和東南亞市場。
利優生醫:經由霧化給藥,人體的吸收效率快速而且所需的藥劑量少,在新冠肺炎疫情後受到醫藥界重視,但傳統霧化給藥裝置有藥物殘留量高跟霧化粒子不均勻、影響吸收等問題,利優生醫開發的智能霧化給藥平台AirHyper具備殘留量低和霧化效果均勻等優點,讓藥物可以更精準到達肺部組織,增加藥物吸收效率。
創生醫電:在開發新藥時,候選化合物的藥物動力學表現至關重要。創生醫電的利用表面電漿共振(SPR)技術開發感測器平台,採取了前所未見的量測方法以及光機設計,可以同時產出分子成像與通量資訊,更允許各式光學、質譜與電學檢測方法可以快速整合在單一平台上,大幅降低藥物開發成本。
得獎只是創業路上的里程碑之一,期待所有得獎團隊未來能夠持續在技術、業務拓展上精進,一起群策群力讓生醫產業在台灣持續茁壯,成為下一個台灣之光! ※系列報導:
|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