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文件(新) - 傑出學研技術 - 學術研究組
微創輔助鑽孔之骨骼固定結構
2012-11-08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
學術研究組獲獎單位:許家豪醫師_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微創輔助鑽孔之骨骼固定結構 
類  別 學術研究組
參賽項目 微創輔助鑽孔之骨骼固定結構
參賽單位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
參賽人員 許家豪
技術說明

現今張力帶鋼絲固定(Tension Band Wiring)的技術已廣泛用於骨折手術,特別是髕骨及尺骨鷹嘴突骨折,已成該骨折的標準治療法。各長骨末端撕裂性骨折,亦可用此法固定。傳統手術皆採大傷口,在打開約10~15cm的傷口暴露出骨折處後,目視之下徒手進行8字形鋼絲的纏繞固定動作。然而現今手術的趨勢皆朝小傷口的新路線發展,若能以更小的傷口達成同樣的手術效果,使病患術後恢復更快,疼痛減輕,必然可取代傳統大傷口手術。本新創技術揭示一種有效率的微創骨折固定手術導引器械,只需兩個不到1cm的小傷口,此器械可快速準確導引鋼釘鑽入及導引鋼絲纏繞,鋼釘和鋼絲分別導引進入相近但不同平面,可順利完成標準張力帶固定結構。另可搭配輔助鑽孔的設計,對某些特殊部位骨折,也能將鋼絲直接繞進骨頭裡,因此可廣泛適用於多種部位的骨折。總結上述結果,本案研發之器械裝置符合微創的新路線,具廣泛應用性,成本低,操作方便,定位快速準確,組織傷害減小、術後疼痛減輕、病患住院天數減少,所需醫療花費減少,十分適合應用在骨科臨床手術。

 許家豪醫師榮獲2012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醫療類金牌獎  北醫附醫骨科團隊合照  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術後傷口比較

 

專家評語簡摘
利用創新設計讓傳統多孔、大傷口的骨折手術更趨簡便,利用微創器械工具的研發達到小傷口、不易留下疤痕、縮短手術時間、傷口癒合快、減少住院天數等優點。
 
得獎心得與自我期許
此次很榮幸獲得「2012第九屆國家新創獎」,很感謝評審委員及專家們對於「微創輔助鑽孔之骨骼固定結構」的支持與肯定,讓本人有機會與大家分享努力的成果,除了感到欣喜外,更是種莫大的鼓勵。也特別感謝「生策會」的認同,此榮耀的到來不但鼓舞士氣,振奮人心,更是一種價值的肯定與責任的賦予,本人日後也將繼續研發創新技術,充份應用科研發現,推動改變的實務工作。未來仍會秉持這份榮耀與肯定,廣納評審專家的建議,繼續為生技醫療產業貢獻一份心力。
評審推薦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
公司簡介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