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新創 - 創新醫材與診斷技術
B型肝炎得肝癌前之基因突變進入臨床試驗之研究
2016-02-15
黃溫雅教授團隊/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黃溫雅、顏家瑞、蘇益仁、鄭斌男、蔡弘文、李芸萍、王毓君、艾玉琳

慢性B型肝炎感染引發之肝癌至今仍是台灣及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重要公衛課題。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約二十億)受過B型肝炎病毒感染,其中3.5億進展成慢性帶原者,而具肝癌高危險性,因此長期而密集地偵測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表現的肝癌高危險指標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對於肝癌術後病人尋找相關預後的指標也是很重要的課題。成大醫院研究團隊過去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發現,Pre-S2大表面抗原突變種會累積在肝細胞的內質網而造成毛玻璃肝細胞型態,進而活化肝癌致病機轉。Pre-S2突變種抗原在慢性帶原者中可達30%,在肝癌中更高達60%,因此是肝癌高危險因子。為了檢測 B 型肝炎帶原者中的 Pre-S 突變種,我們首先發展Pre-S 基因晶片(Pre-S Gene Chip)來篩檢B型肝炎帶原者Pre-S突變種,建立肝癌高危險族群篩檢。本技術已於2012年獲得美國及台灣專利核准保護。也進而發展了Pre-S2突變種ELISA 系統來專一性檢測血清中野生型與 pre-S2 突變型表面抗原,提供直接且造價低廉的檢測系統,適合推展於國內外各檢驗機構,篩檢出肝癌高危險群,嘉惠台灣及其它B肝高盛行率地區之肝癌預防。應用的對象主要以廣大的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為主,篩檢出肝癌高危險群,因此本技術產品在醫療檢驗市場中具有龐大潛力。

評審推薦
本案所開發B型肝炎病毒Pre-S突變基因篩選基因晶片及Pre-S酵素免疫吸附分析技術,具學術基礎及特殊性,並具簡易操作之優勢。基因晶片以血清為檢體,已有400例的臨床測試結果,其偵測缺失突變與肝癌的相關性為60%。B肝引發的肝癌是當前台灣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檢測的需求量極高,檢測試劑具有高度市場價值。
團隊簡介

黃溫雅
學歷 陽明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學士
韋恩州立大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博士
現職 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成大醫院病理部分子診斷實驗室顧問
經歷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病理系博士後研究員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分子診斷實驗室訪問學者
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助理教授
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副教授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