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國際要聞》西北大學開發人體可吸收心律調節器 治療完成可自然降解
2021-07-02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臨時性的人工心律調節器(Cardiac Pacemaker),可以在無害地在人體內降解代謝。該技術不需要導線穿透皮膚以及一般移除心臟調節器的後續程序。該設備可以作為臨時的心臟調節器植入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方便的體驗。   

一般心臟病的患者經常需要臨時性的心臟調節器,包括在心臟手術後。通常,此類設備不是無線的,而是需要電線穿過切口,進而導致感染的風險。參與這項研究的西北大學研究員 Rishi Arora表示:“有時候患者只需要暫時使用心律調節器,可能是在心臟手術、心臟病發作或藥物過量時使用,等病人心臟狀況穩定後,我們就可以取出心臟調節器。目前的護理標準要插入一根電線,該電線可維持三到七天。這些有可能有被感染的風險。”

這項新技術是無線的、無需搭載電池,可以安全地密封植入在體內,後期無需移除。參與該研究的另一位研究員John A. Rogers表示:“傳統在心臟內或心室附近植入硬體會帶來感染和其他併發症的風險,我們的無線心律調節器可減少外科手術對經皮導線的需求,克服了傳統設備的主要缺點,進而提供降低醫療成本並具備患者護理品質改善的潛力。這種創新的設備可能取代未來的臨時心臟調節技術。”

 

 

新的心律調節器薄而靈活,目前的迭代可持續時間大約 5-7 週,然後最終分解成由身體排出生物相容性副產物。然而,研究人員可以調整設備的配方和結構,以精確控制生物降解所需的時間,進而有可能為不同的患者定制個人化設備。新植入物無需電池,透過外部天線供電,類似使用與智慧型手機於電子支付的應用技術。

Rogers提及:“我們用不同類型的安全、生物可吸收材料和優化的結構製造這些設備,以確保能在臨床所需時間內,有更長時間穩定運作,我們可以定制設備以解決普遍遇到的使用壽命問題。一般而言,該技術有朝一日可以為各種醫療狀況提供治療。”

(來源:Medgadget  生策中心編譯)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