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睡眠障礙者的需求,陽明交大楊智傑主任率領榮陽團隊,打造出工智慧輔助居家睡眠評估平台,透過整合台、美的睡眠數據庫,以及睡眠問卷、心電訊號預測、血氧訊號三項核心技術,該平台成功將居家睡眠檢測流程標準化,且各模型診斷準確率皆達90%以上,與醫院檢查準確率相當... |
在台灣,安眠藥一年的總開藥數高達9億顆,如何針對睡眠障礙患者妥善進行診斷是個重大難題。目前,全台共有52家睡眠中心,其中,僅21家通過睡眠醫學會認證,而患者平均等候時間為3-6個月,導致無法及時進行處置。為因應居家睡眠檢查的趨勢,陽明交大楊智傑主任率領榮陽團隊,成功研發出人工智慧輔助居家睡眠評估平台。該平台整合了美國、臺灣共超過12,000例睡眠數據庫,透過睡眠問卷、心電訊號預測、血氧訊號等人工智慧演算法,輔助判讀多種睡眠生理訊號,並串流雲端資訊,打造健康雲平台。 穿戴式智慧醫材取代傳統線材 睡眠檢查更舒適 研究團隊表示,傳統睡眠檢查是在醫院進行,病患需要接上許多量測導線或儀器,以得知包括腦波、肌電、呼吸氣流訊號、血氧濃度等重要診斷資訊,造成患者睡眠品質不佳。而近年也因疫情爆發,醫院睡眠檢查床位難求,導致家中睡眠狀態難以真實反映。
為了解決上述痛點,陽明交大楊智傑主任團隊的人工智慧輔助睡眠評估平台除以智慧線上診斷平台協助評估病患症狀、採用模組化無線裝置,更透過睡眠問卷、心電訊號預測、血氧訊號三項核心技術,將居家睡眠檢測流程標準化,各模型的診斷準確率皆達90%以上,與醫院檢查準確率相當。 建立雲端資訊串流機制 打造健康睡眠雲 為建構完整居家睡眠健康照護平台,該平台與中華電信健康雲平台進行合作,使用者只需在家進行線上評估,並使用穿戴式裝置量測生理訊號,以App上傳平台,透過AI雲端與大數據分析找出造成睡眠失調因子,就能輔助醫師治療診斷。同時,該平台也連結穿戴式裝置商、健康產業通路商與睡眠相關醫療機構,盼使雲端資訊串流,落實真正的居家睡眠健康照護。
※系列報導: |
※本文由生策中心新創幫編輯群採訪撰寫(口述:楊智傑主任 執筆:張家瑋)。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