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創技術
林口長庚高軒楷團隊攜手科技業開發超音波全方位解決方案提升髖關節篩檢普及率
2023-06-27

目前臨床上,建議使用超音波檢測髖關節須符合多項標準才能實施,由於這些限制,導致每年有許多髖關節的矯正手術的案例。林口長庚骨科部高軒楷醫師團隊除了開發AI人工智慧判讀系統外,更透過跨領域合作整合軟硬體,盼將此技術拓展至地區醫院或地方診所,提升新生兒髖關節檢測普及率...

目前台灣有許多新生兒罕見疾病篩檢已納入健保補助,使新生兒可以進行聽力篩檢、血液生化檢查等許多罕見疾病常規篩檢,而這些篩檢已成功於發育早期救治許多孩童。目前臨床上,建議使用超音波檢測髖關節須符合多項標準才能實施,由於這些限制,使得台灣的髖關節發育不良發生率維持在千分之二左右,導致每年有許多髖關節的矯正手術的案例。林口長庚骨科部高軒楷醫師團隊除了開發AI人工智慧判讀系統外,更跨領域與華碩、米飛生醫共同開發醫療人工智慧超音波軟硬體。也與仁寶電腦、奔騰智慧生醫密切合作。透過軟硬體整合,盼將此技術拓展至地區醫院或地方診所,提升新生兒髖關節檢測普及率。

無縫接軌現行檢查流程!AI輔助新生兒髖關節超音波檢查解決臨床痛點

以現行臨床標準流程,髖關節發育不良需符合以下: (1)理學檢查有疑慮例如嬰兒髖部角度彎曲異常、皮膚皺摺數目異常,(2)腿部外觀異常、長度不均、(3)家族遺傳史、(4)為第一胎且為女性、(5)需要出生六個內,若有以上疑慮,經醫師確認有異常可能才得以健保補助,但篩檢性檢查不納入補助,使得民眾自願篩檢意識低弱,並且有認為理學檢查即足夠的想法,導致新生兒髖關節檢測長期被民眾忽視,使新生兒錯失最佳的黃金治療期。林口長庚骨科部高軒楷醫師團隊持續優化AI模型,運算速度快且準確,目前已經可以針對超音波檢查中的影像,即時自動判讀。AI模型可以自動選取標準的髖關節超音波影像,自動判讀髖關節角度。
儘管加拿大公司medo.ai有類似競品,但該公司所研發的產品是以3D超音波掃描設備為核心。然而,3D超音波的設備相當昂貴,不易普及到各場域。而高軒楷醫師團隊所發展的策略概念是與現行流程無縫接軌,輔助現今臨床上標準的超音波檢查流程,解決臨床檢查的痛點,讓臨床檢驗人員的接受度可大幅提升。

※林口長庚骨科部高軒楷醫師團隊與現行臨床超音波檢查流程無縫接軌,解決臨床檢查的痛點,讓臨床檢驗人員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圖片來源:林口長庚骨科部高軒楷醫師團隊)

軟硬整合!AI軟體串接超音波儀器成為揪出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放大鏡

然而儘管此AI軟體能與現行醫療院所流程無縫接軌,但因地區醫院與地方診所缺乏硬體設備,導致新生兒髖關節超音波篩檢無法普及。高軒楷醫師團隊獲得長庚長庚大學技術加值計畫的支持,並透過跨域整合,攜手仁寶電腦、奔騰智慧生醫及米飛生醫共同開發醫療人工智慧超音波軟硬體,透過軟硬體整合,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市面上所販售的超音波硬體儀器相當多樣,從手持式超音波至便攜式超音波,到常見的大型超音波機台,各項硬體都有著不同的超音波成像技術。目前高軒楷醫師團隊已完成多個不同超音波儀器的串接試驗,建構屬於各個超音波儀器的深度學習模型,讓非專科醫師甚至醫護人員都能夠透過本技術提供髖關節發育不良評估的檢驗服務。
此外,與合作廠商 - 米飛生醫的手持式超音波儀器,已完成針對此超音波儀器的深度學習模型,及與筆電的軟硬體串接,盼透過此成功案例開啟後續的臨床驗證,加速產品落地,提升新生兒髖關節篩檢普及率。

※林口長庚骨科部高軒楷醫師團隊透過「人工智慧超音波檢測兒童髖關節發育不良」,獲得國家新創獎與國家新創精進獎。(圖片來源:林口長庚骨科部高軒楷醫師團隊)

※系列報導:

※本文由生策中心新創幫編輯群採訪撰寫(口述:林口長庚骨科部高軒楷醫師團隊 執筆:陳柏翔)。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