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創技術
頂級小分子藥物!北醫大醫學科技學院潘秀玲院長團隊開發多發性骨髓瘤藥效遠超現行藥物
2023-05-30

根據WHO於2020年統計,癌症是全球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血液腫瘤在所有類型的癌症中發病率約為5-6%。其中,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為第二常見的惡性血液腫瘤,發生率逐年增加,又由於多發性骨髓瘤極易產生抗藥性,導致現行臨床治療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病程。臺北醫學大學潘秀玲院長團隊針對各種血液腫瘤以及固態腫瘤開發小分子新藥MPT0G211,對於各種血液腫瘤或是固態腫瘤皆具有極佳的抑制腫瘤生長效果。此外,與現有標準療法藥物併用之下,更可達到90 - 100% 的腫瘤抑制效果...

根據WHO於2020年統計,癌症是全球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血液腫瘤在所有類型的癌症中發病率約為5-6%。其中,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為第二常見的惡性血液腫瘤,主要好發於60歲以上年長者,每年全球約有17萬新確診病患,並造成11萬人死亡。同時隨著人口老化,發生率逐年增加,是急需解決的醫療難題。縱使目前臨床上已有多種標準療法藥物,但由於多發性骨髓瘤極易產生抗藥性,導致現行臨床治療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病程,五年存活率僅50%。臺北醫學大學潘秀玲院長團隊針對各種血液腫瘤以及固態腫瘤開發小分子新藥MPT0G211。MPT0G211屬於高度選擇性及敏感性的HDAC6抑制劑,對於各種血液腫瘤或是固態腫瘤皆具有極佳的抑制腫瘤生長效果。此外,和現有標準療法藥物併用之下,更可達到90 - 100% 的腫瘤抑制效果。

MPT0G211以高度選擇性及敏感性兩項核心優勢盼成為多發性骨髓瘤治療首選

目前臨床上使用蛋白酶體抑制劑(proteosome inhibitor)作為多發性骨髓瘤的標準療法,利用阻斷癌細胞清除有毒代謝物的方式來達到毒殺癌細胞的效果。不幸的是,癌細胞仍可藉由溶酶體(lysosome)排除有毒代謝物,從抑制蛋白酶體代謝有毒物質的途徑中逃脫,進而降低蛋白酶體抑制劑的抑癌效果,產生抗藥性。近年來科學界提出利用HDAC6抑制劑來阻斷溶酶體的功能,藉此斷絕癌細胞對於蛋白酶體抑制劑產生的抗藥性,這個方法能大幅度提升現有標準治療藥物蛋白酶體抑制劑的效果,被視為極有效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策略。

美國FDA自2006年起開始分別核准廣泛性HDAC(pan HDAC)抑制劑SAHA(vorinostat)、Romidepsin(FK-228)和Belinostat(PXD-101)使用於血液腫瘤患者,而於2015年時,Panobinostat(LBH-589)被核准用於多發性骨髓瘤。然而廣泛性HDAC抑制劑於臨床上常發生嚴重的副作用,如: 腸胃道毒性、心臟毒性以及骨髓抑制,現今臨床上尚未有選擇性HDAC6抑制劑作為治療藥物。北醫大潘秀玲院長團隊開發小分子藥物MPT0G211,是目前研發中效價最強的HDAC6抑制劑,且因具有高度選擇性,可大幅降低廣泛性HDAC抑制劑所為人詬病的心臟毒性、腹瀉等副作用。與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中的ACY-1215及ACY-241藥物相比,MPT0G211藥效優於各界研發的HDAC6抑制劑。MPT0G211抑制HDAC6活性比ACY-1215與ACY-241高出16和32倍。並且對HDAC6的選擇性與其他HDAC亞型相較高達數千倍至數萬倍,也遠比ACY- 1215和ACY-241高(數十倍到數千倍)。

※北醫大潘秀玲院長研發的MPT0G211具備高度選擇性與敏感性,優於目前市售與開發中競品。(圖片來源:北醫大潘秀玲院長團隊)

目前廣泛性HDAC抑制劑所面臨的最大問題為易造成心臟毒性,而北醫大潘秀玲院長團隊委託美國Calvert Labs進行GLP安全性藥理學試驗(30、100、200 mg/kg),試驗結果顯示MPT0G211對血壓、心電圖和體溫皆無明顯變化,以及對於呼吸及神經系統亦無產生任何變化。顯示出MPT0G211對於三大生理系統:神經、心血管或是中樞系統皆無不良反應,證明MPT0G211的高度安全性。此外,MPT0G211在臨床前動物試驗中,在和臨床標準療法(Bortezomib)併用的情況下,不僅在多種多發性骨髓瘤細胞具有接近90-100% 的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更對於其他各種血液或是固態腫瘤,也有顯著的抗癌作用。根據以上已完成的多個科學實證證明,小分子藥物MPT0G211極具新藥開發潛力。

※MPT0G211合併臨床標準療法Bortezomib可達97%以上的抑制腫瘤生長效果。(圖片來源:北醫大潘秀玲院長團隊)

※系列報導:

※本文由生策中心新創幫編輯群採訪撰寫(口述:北醫大潘秀玲院長團隊 執筆:陳柏翔)。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