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創技術
輕量級腦療醫材BrainDy腦可定  體外直球對決異常腦波
2022-02-17

生奕科技開發的穿戴式腦可定裝置,包括一個環狀頭套搭配由生奕科技的核心技術「無線精準神經調控晶片」,再透過遠距腦診查監控器做雲端資料傳輸。目標是做到個人化、精準的腦神經調控,如此可以增加療效並降低副作用...


於2016年獲得「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肯定的腦可定(BrainDy),是一套不需要傳統電池而是透過無線技術同時提供電源與資料傳輸、並可同步刺激與擷取訊號的腦神經調控系統。在早期研發階段,以治療帕金森氏症為出發點,想改善傳統DBS(深腦電刺激術)的缺點,所以仍是以植入式的做法在思考,並將初步產品分為短期植入型(<一個月)和長期植入型,直到2020年透過生策會的引介,與台大醫師合作後,才發現以本身既有技術可以更快做成穿戴式的裝置(BrainDy-E),也因此加速了腦可定的產品進程,預計明年底募資完成後展開大規模臨床驗證階段。

穿戴式腦可定裝置包括一個環狀頭套搭配由生奕科技(BioPro Scientific)的核心技術「無線精準神經調控晶片」,再透過遠距腦診查監控器做雲端資料傳輸。與通常用來分析睡眠和偵測癲癇的穿戴式競品相較,BrainDy-E有獨家的腦波擷取與AI輔助判讀技術,無線且重量最輕(小於100克,競品則多在200克到700克間)以利於長期穿戴,而且可用於治療顫抖症、帕金森氏症和失智症的優異產品。
而原擬開發的長期植入型則優化為刺激腦淺層皮質(<4mm)而非深層、可用於帕金森氏症早期治療的腦可定裝置(BrainDy-C),與治療中後期帕金森氏症或癲癇為主的競品在適應症和刺激腦區等形成明顯區隔,具有體積小與手術簡便、可大幅降低手術風險的競爭優勢,是已申請專利保護的創新療法。


※生奕科技的研發團隊積極發展其微型晶片的核心技術,圖為團隊成員合影。(照片來源:生奕科技)

BrainDy-C包括一組由多功能且省電的「無線精準調控晶片」與線圈組成的植入式神經調控微系統(含神經介面電極),植入於頭皮與顱骨間,提供個人化的神經刺激與紀錄,並設計以單一線圈進行雙向資料與電力傳輸,電力來源是一個耳掛式的體外控制器;透過內建的自動訊號判讀功能,由晶片將紀錄的神經活動無線傳輸到可以執行人工智慧演算法的體外控制器,然後在150毫秒內自動學習判讀神經訊號,並透過內部的自動化閉環式刺激控制系統,可以精準控制刺激的時間點和大小,只在神經活動異常的必要時機才會自動觸發刺激,做到個人化、精準的腦神經調控,如此可以增加療效並降低副作用;醫師或患者則透過無線診療器(即診療用行動裝置,例如平板電腦及軟體)查看相關資料。

為了收集患者使用BrainDy系列醫材的各種數據,同時替醫師和生醫研究者解決大數據收集問題,生奕科技也計畫與電子業策略合作夥伴共同建置「智慧型資料IoT雲端服務平台」,期望做到資料數據自動化儲存與分析,也有助於醫師為BrainDy使用者提供最佳化的精準醫療,同時也規劃將此平台連結到神經醫學相關資料庫的雲端,進一步進行資源整合,發揮醫學研究資料的最大效益

※系列報導:

 

 

※本文由生策中心新創幫編輯群採訪撰寫。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