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創技術
從臨床痛點出發!功能性粉末噴灑系統搭配內視鏡讓胃腸道止血不再棘手
2023-04-25

胃腸道出血為一種常見且容易致命的疾病,會導致諸多健康問題,如: 貧血、休克、腸阻塞與腸胃道感染。目前治療方式為臨床醫師以內視鏡治療術位患者止血,然而,仍有約15 - 30%的患者在首次治療後,會因為多種原因,無法在第一時間止血,或是止血後再度出血。 基於上述臨床未解決痛點,成大醫院林錫璋醫師團隊創新研發「功能性粉末噴灑系統(FP Spray System)」,透過內視鏡影像導引下進行精準治療,可單一或合併現有內視鏡治療術使用,讓內視鏡止血術執行技術難度大幅降低,提升患者治療品質與存活率...

胃腸道出血雖未名列十大死因,但卻是一種常見且容易致命的疾病。胃腸道出血屬於內科急症,以消化道疾病,如: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性腸胃炎、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肝硬化、外傷或腹部腫瘤等原因引起。而胃腸道出血常會導致諸多健康問題,如: 貧血、休克、腸阻塞與腸胃道感染。目前治療方式為臨床醫師透過現有內視鏡治療術,如使用注射、電燒和止血夾而成功止血。然而,仍有約15 - 30%的患者在首次治療後,會因為出血位置難以觸及、臨床醫師操作技術差異、止血術本身的限制,而無法在第一時間止血,或是止血後又再度出血的情況發生。
基於上述臨床未解決痛點,成大醫院林錫璋醫師團隊研發了一種新的內視鏡止血治療術「功能性粉末噴灑系統(FP Spray System)」,產品包含「止血粉末」及「噴灑系統」。此系統是透過內視鏡影像導引下進行精準治療,可單一或合併現有內視鏡治療術使用,以彌補現行產品不足,讓臨床醫師止血執行技術難度大幅降低,患者治療品質與存活率大幅提升。

成大醫院林錫璋醫師團隊研發功能性粉末噴灑系統 精準完成胃腸道止血與投藥

胃腸道出血的患者若經現有內視鏡治療術失敗後,會進行再治療,如: 介入性放射治療(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或外科手術治療(Surgery),其死亡率高達14%,額外負擔的醫療成本至少需一萬美金(約30萬新台幣)。另外,因瀰漫性出血為現今內視鏡止血術難以處理的出血;近年來,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為治療中出血逐年增加。此種類型為較大範圍出血且難以找到出血點,醫師欲操作電燒或止血夾時,皆必須找到明確出血點才有辦法操作。故患者可能須要進一步接受血管栓塞或是手術治療,其時間及金錢成本會大幅增加,甚至可能誘發併發症及提高死亡率。

患者需要更好的治療技術來解決威脅生命的疾病,但這個技術並沒有進來台灣。世界上許多人也因為價格不能享受這樣進步的醫療技術,促成林錫璋醫師團隊獨立發展,來解決此廣泛的醫療未被滿足痛點。

「功能性粉末噴灑系統(FP Spray System)」分為「噴灑系統」與「止血粉末」兩個部分,噴灑系統是以氣體輸送方式,將止血粉末噴灑於出血點上,達止血成效。粉末可沾黏在傷口上並促進凝血,而氣體由醫療院所中央氣源或CO2鋼瓶方式提供。臨床醫師可透過腳踏板自行操控噴灑速度和劑量。其中「止血粉末」成分皆為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GRAS)或FDA認可的藥物賦形劑。止血作用的機制來自於粉末可吸收血液中水分的物理特性,讓血液更粘稠,使其成膠並覆蓋出血處。

※功能性粉末噴灑系統(FP Spray System)以「噴灑系統」與「止血粉末」組成,可大幅降低止血執行技術難度與提升治療品質與存活率。(圖片來源:成大醫院林錫璋醫師團隊)

功能性粉末噴灑系統除可噴灑醫材粉末外,也可以噴灑其他「功能性粉末」,如: 益生菌、健康保健食品、中草藥以及藥物粉末。

林錫璋醫師團隊於2022年以「噴灑系統」原型機於成大醫院進行學術臨床試驗(試驗案號: Clinicaltrials.gov NCT05248321),透過噴灑藥物止血粉末(Tranexamic acid)等相關試驗精進系統,因此完成建立標準規格,並進行委託生產。同時確立可以經由內視鏡精準地輸送藥物粉末,為台灣的醫學界帶來新形態的投藥方法,其功能遠超團隊原本預期。團隊所精心設計的止血醫療器材粉末,也在近期會進行重要的人體試驗。

※林錫璋醫師團隊以於2022年將「噴灑系統」的原型機於成大醫院進行學術臨床試驗,效果遠超團隊預期。(圖片來源:成大醫院林錫璋醫師團隊)

※系列報導:

※本文由生策中心新創幫編輯群採訪撰寫(口述:成大醫院林錫璋醫師團隊 執筆:陳柏翔)。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