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新創 - 創新醫材與診斷技術
轉譯病理機轉、複雜理論於心房顫動電燒之創新立體定位模組
2015-01-06
國立中央大學動態生醫指標暨轉譯醫學研究中心
國立中央大學動態生醫指標暨轉譯醫學研究中心/羅孟宗、陳適安、林彥璋、林澂、楊緒文、張儀中
心房顫動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其盛行率約為全人口的1%,而且以超乎預期的速度不斷攀升。導管電氣燒灼術由於具備微創、安全、併發症少與操作容易等優點而迅速普及全球,儼然已成為藥物治療之外的主流療法。然而心臟電氣燒灼術的成功與否,除需深入了解心房顫動病理機轉,還需配合一套能將病理機轉透過電生理訊號轉譯為生理指標的軟硬體系統,以偵測不正常的放電區再將以灼燒。然而目前慢性心房顫動患者(指持續出現心房顫動超過7天以上)因心房顫動發生時間增長,可能同時存在多種機轉與多個快速放電區域影響,使心房電訊號轉變為複雜碎裂形態,因其非線性、非穩態特性分析難度大增,致使此類病患之導管電氣燒灼術治療成功率偏低,仍有技術瓶頸亟待突破。
評審推薦
1. 利用影像及訊號處理,再搭配感測器(特殊形狀)以達到更有效的燒灼,具有軟硬體結合之優勢。
2. 研發技術整合性佳,具技術創新性,已有學術發表及取得核心專利,且臨床試驗的部分已有一些滿意的成果。
2. 研發技術整合性佳,具技術創新性,已有學術發表及取得核心專利,且臨床試驗的部分已有一些滿意的成果。
團隊簡介

|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