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創 - 新創醫療技術
一滴血檢驗鐵調素精準檢測川崎症
2021-12-27
黃瀛賢醫師團隊/高雄長庚醫院
黃瀛賢、郭和昌
川崎症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主因,主要好發於五歲以下兒童, 台灣每年約有 1,000個川崎病童。亞洲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台灣和中國,幼童罹患川崎症的頻率是美國和歐洲的 10 倍以上。而目前川崎症的診斷皆為由醫師之主觀性判別症狀,較缺乏客觀性之檢查數據。貧血也是川崎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 鐵調素(hepcidin)與發炎相關的貧血息息相關,2012 年我們團隊領先全球首度發現川崎患者血液中的鐵調素增加,鐵調素的增加會使病患產生短暫的缺鐵性貧血。 另外,我們在川崎患者的基因甲基化晶片結果中,也發現鐵調素基因(HAMP)甲基化程度降低, 本技術為利用酵素免疫分析法(ELISA)檢測血液中的鐵調素,以及合併分析鐵調素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結果作為指標,本發明之分析過程僅需要少量血液檢體,且上機不需耗費太多時間。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建立一套具有高準確度的診斷模型,對於診斷川崎症有非常好的準確度。 靈敏度(sensitivity)達到 100.00%,特異度(specificity)也達 98.65%, ROC曲線面積為 1。
川崎症診斷不易,能及時診斷並給予適當的治療,可避免產生川崎症最嚴重的併發症--冠狀動脈瘤。 我們的創新測試已獲得台灣、日本、澳洲和韓國的專利,及第18屆國家新創獎。
評審推薦
1. 此技術具有創新性,可檢測鐵調素基因甲基化程度以預測川崎病的進展,協助臨床診斷便利性。
2. 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利用建立了一套診斷模型軟體,對於診斷川崎症有非常好的準確度與靈敏度。
2. 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利用建立了一套診斷模型軟體,對於診斷川崎症有非常好的準確度與靈敏度。
2023年度精進成果
川崎患者因全身性發炎,鐵調素(hepcidin)增加,導致短暫缺鐵性貧血。我們團隊首先觀察到川崎患者血液中鐵調素增加,同時伴隨著鐵調素基因(HAMP)的甲基化程度降低。2021年國家新創獎獲獎技術為利用血液中的鐵調素表現量以及鐵調素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了一套診斷模型,其靈敏度達到90.9%,特異度也達到91.9%,此技術取得多國專利。且我們另外開發了一套只需使用在常規抽血中檢測的血紅素值,並進行年齡校正(Hemoglobin-for-age Z-Score)的診斷模型。這個模型結合了血液中的鐵調素數值,可以預測川崎病的靈敏度達到85.2%,特異度則達到了95.9%。ROC曲線下面積為0.959,準確率非常高。這項研究結果也已經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並獲得2022年國家新創精進獎。且上述技術,中華民國專利部分已於2023年3月進行技術轉讓,轉讓費用為新台幣350萬。
團隊簡介
|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