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創 - 創新醫護服務
遠距AMI智慧救護平台
2022-12-22
張坤正內科系副院長團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張坤正、楊麗慧、陳科維、吳美瑤、許凱程、 劉孟軒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是第一個將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結合微型12導程心電圖設備實際導入到院前心電圖判讀的醫療院所,我們不但在臨床前期證實本軟體的準確度,更在院內實際臨床線上操作,證明其方便可行性與判讀準確度。AI軟體運用在到院前心電圖判讀的輔助,可以讓醫師在院前診斷上有更快速的反應,進一步改善病患治療預後,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本系統是世界首創院前心肌梗塞救護AI落地使用,其優勢總結如下:
1. AI輔助診斷:縮短院內搶救心肌梗塞病患處置時間,獲得2020年國家新創獎肯定。
2. 軟硬體結合:與ICT廠商合作,AI由院內走出院外。
3. 跨域整合:醫療與消防單位合作,全面部署中台灣救心網。
4. 智財管理:論文成果發表及智財申請,鞏固智財保護。
5. 攜手業界:與長佳智能於2021年12月取得急性心肌梗塞偵測軟體TFDA許可。
6. 放眼全球:獲得科技部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畫補助,邁向國際市場。

評審推薦
1.導入全天候人工智慧輔助遠端STEMI心電圖檢測系統,可提升到院前STEMI診斷的速度與精確性,並有助於縮短從接觸病人到治療的時間,讓STEMI患者儘早接受血管再暢通治療。
2.創新開發12種不同心率不整及急性心肌梗塞心電圖AI判讀模式,大幅改善急性冠心症病患急救的成效,深值推廣及肯定。
3.微型12導程心電圖機應用已取得許可證,解決到院前EMT使用傳統大型心電圖機需要額外訓練的痛點。
2024年度精進成果
導入AI心電圖偵測STEMI技術已證實能有效縮短D2B時間,提升急性心肌梗塞診斷的時效性。進一步,透過救護車AI心電圖診斷STEMI與院前給藥及導管綠色通道的組合,已在實地試驗中證明其快速有效。此計畫將進一步推動AI技術的廣泛應用,提升醫療資源配置效率,為未來醫療技術創新提供實證基礎,推動合理的資源分配,最終提升患者生活品質與醫療公平正義。
團隊簡介

張坤正

學歷

博士

現職

1)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系副院長

2)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教授

經歷

1) 基隆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82/8/1-83/6/30)

2) 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83/7/1-85/6/30)

3)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 (85/7/15-迄今)

4)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臟科客座助理教授 (94/4/1-96/7/31)

5)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主任 (96/8/1-104/7/31)

6)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系系主任 (104/8/1-迄今)

7)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 (106/11/14-106/12/31)

8)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部主任 (107/1/1-迄今)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