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創 - 新創醫療技術
閾值下腦刺激:思覺失調的新治療技術
2022-12-22
張勳安教授暨科主任團隊/三軍總醫院
張勳安、張傳佳、曾念生
思覺失調症是全球重要的公衛問題,患者常伴隨缺乏病識感、藥物順從性不佳、長期失能,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雖是主流治療,但其僅對於疾病的正性症狀(幻覺,妄想)有療效,改善負性症狀(情感平板,缺乏動機,冷漠,失去興趣喜樂,缺乏社交等症狀)及病識感缺損的效果不佳,是現今治療上未被滿足的需求。思覺失調症的負性症狀/病識感缺損已知與左腦背外側前額葉功能不良有關,我們的團隊在科技部計畫多年經費支持下,獨立研發一系列閾值下腦刺激術,執行多項治療思覺失調症難治症狀的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已成功開發出「高精準經顱直流電刺激左腦背外側前額葉」的閾值下腦刺激術,透過電場模擬系統及多重縮小電極大幅增加目標腦區刺激的精準性,並結合同步執行認知作業提升目標腦區刺激的易感受性,讓病患接受每日2次連續5天,每次2 mA的電流強度持續20min刺激,隨機三盲對照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本團隊新創的閾值下腦刺激術能快速改善負性症狀(主要療效指標)及病識感缺損(次要療效指標)的嚴重度,並在追蹤期能維持療效,其作用機轉在神經生理腦影像的證據上得到支持。此療法將協助病患遠離疾病造成失能及痛苦,減輕家屬照顧負擔,在醫療市場具備價值創造優勢。
評審推薦
1.思覺失調症是全球重要的公衛問題,目前藥物治療對於改善負性症狀及病識感缺損的效果不佳,本案提出新穎治療方法,選題精準具臨床價值。
2.開發「高精準經顱直流電刺激左腦背外側前額葉」的閾值下腦刺激術,透過電場模擬系統及多重縮小電極大幅增加目標腦區刺激的精準性,快速改善患者負性症狀及病識感缺損的嚴重度,具創新性。
3.除經顱刺激外,結合同步執行認知作業提升目標腦區刺激的易感受性。
4.技術已初步成熟,作用機轉與治療效果已在隨機三盲對照的臨床試驗中驗證;團隊完整,具國際合作連結,皆為其優勢。
2.開發「高精準經顱直流電刺激左腦背外側前額葉」的閾值下腦刺激術,透過電場模擬系統及多重縮小電極大幅增加目標腦區刺激的精準性,快速改善患者負性症狀及病識感缺損的嚴重度,具創新性。
3.除經顱刺激外,結合同步執行認知作業提升目標腦區刺激的易感受性。
4.技術已初步成熟,作用機轉與治療效果已在隨機三盲對照的臨床試驗中驗證;團隊完整,具國際合作連結,皆為其優勢。
2024年度精進成果
本團隊持續精進創新治療技術「高精準經顱直流電功能性鎖定刺激左腦背外側前額葉的閾值下腦刺激術」,113年9月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顯示新技術有效改善思覺失調症負性症狀,在醫療市場具備價值創造優勢;團隊進一步開發延伸技術:結合「磁振造影3D神經導航定位的新型穿顱磁刺激術(西塔高速叢集刺激)」促成改善負性症狀療效的加成效應,已獲得衛福部許可(衛授食字第1120024673號)執行進階臨床試驗,獲國科會及軍備局計畫支持。本團隊所延伸之技術透過學會辦理訓練認證,成立學術獎,發表「專家共識」及「使用立場聲明」,經衛生局核准為自費醫療,並獲產學計畫製造大腦生物指標及大腦復健等產品,成功延伸學術及臨床應用版圖。
團隊簡介
張勳安 |
|
學歷 |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
現職 |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教授暨科主任/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 |
經歷 |
台灣精神醫學會腦刺激小組委員 台灣精神生理學會常務理事 台灣臨床TMS腦刺激學會常務理事 亞太壓力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三軍總醫院心智科學訓練中心精神生理研究室主持人 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會員暨精神科顧問醫師 國際期刊編輯委員 韓國首爾天主教大學附設聖瑪麗醫院腦刺激中心訪問學者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品管圈(QCC)圈長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國家品質標章(SNQ)醫院特色醫療組負責人 |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