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紀念醫院楊崑德教授團隊開發了一項突破性的再生醫療技術——臍帶間質幹細胞(ucMSC)及其胞外體(EV)的應用。該技術聚焦於利用ucMSC分泌的奈米級胞外體,取代母細胞進行「無細胞移植(Cell-free transplantation)」的再生醫療。 |
經過超過多年的研究,楊崑德教授及其團隊發現,ucMSC在特殊培養環境中可以大量擴增並分泌包含抗發炎和再生因子的胞外體(ucMSC-EV)。這些胞外體不僅能夠在低溫或冷凍乾燥後保存和運送,且因無細胞核,排斥反應的風險較低。此技術可廣泛應用於預防和治療退化性疾病,並且已取得台灣和美國專利,目前已技轉艾萬霖生技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量產應用; 馬偕紀念醫院的研究團隊則更精益求精推動次世代創新ucMSC-EV設計,塑造有多重加值抗發炎和再生因子的胞外體,預期對後續:無細胞、無排斥、可口服、可黏膜噴灑和可以皮膚敷貼的再生醫療,做出貢獻! 多用途投藥方式與臨床前研究:突破治療限制 臍帶間質幹細胞及其胞外體技術的另一大亮點是其多用途的投藥方式。這些胞外體製劑可透過多種途徑進行投藥,包括局部、結膜內、鼻腔內、氣管內、口服、脊髓內、靜脈內、動脈內、肌肉內、皮下、關節內、心室內、腦室內、腹腔及中耳內等多種給藥路徑。這樣的多樣化投藥方式使得該技術能夠靈活應對發炎性疾病、乾眼症、退化性疾病、癌症及老化等多種健康問題。實驗性體內研究結果顯示,ucMSC-EV對聽損、乾眼症和巴金森症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具體來說,原生態EV和Aspirin調理後的Aspirin-EV已在臨床前動物實驗中證實能有效改善這些疾病的症狀。這些研究成果不僅驗證了技術的療效,也為未來的臨床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馬偕的進一步發展多重加值抗發炎和再生因子於胞外體,臍帶間質幹細胞及其胞外體將有望成為解決多種退化性疾病的重要武器。 開創再生醫療新篇章 楊崑德教授表示,臍帶間質幹細胞的胞外體在再生醫療領域中具備前所未有的潛力。團隊的研究顯示,ucMSC-EV在對抗老化和退化疾病方面表現出色。特別是當這些胞外體與小分子活性劑結合後,可以進一步提升其治療效果。楊教授指出,透過這種新穎的技術,我們可以製備原生態EV、活性劑前處理態EV以及包覆活性劑的EV,這些製劑不僅具有劑量小、方便給藥的優勢,還能有效克服傳統全身給藥在腦部進入方面的挑戰。他強調,此技術的成功開發將對超高齡社會中的退化性疾病治療產生深遠影響,並促進三代人共享的再生醫療應用。 詳細資訊→臍帶間質幹細胞及其胞外體在再生醫療的佈局與實用|馬偕紀念醫院楊崑德教授|第20屆國家新創獎 |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