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與溫控息息相關,以無線傳能的半導體晶片作為類似RFID的標籤,可在貨品流通、入庫及進入客戶端時掌握有效性。此晶片可利用Wi-Fi、4G或5G無線傳能及上、下載食安數據,不須電池,感溫範圍可自-55°C至+125°C…… |
| 亞洲大學食品安全檢測中心、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 蔣育錚特聘教授團隊 |
食品安全是人人關心的課題,與溫度息息相關,為了追蹤食品的保存以及可能孳生的病菌,蔣育錚教授團隊開發無線傳能的溫度感測追蹤晶片,把晶片黏貼在食品上,類似RFID的標籤,可紀錄食品出貨之後的時間,並依據每一個不同時刻紀錄食品的溫度變化,建立食品的履歷,讓中央主管機關、食品業者、物流業者、消費者等能夠即時、透明、快速、明確的掌握食品及其安全的重要資訊。 ▌全程確保有效性、入庫時可依溫度快速分類貨品位置 以無線傳能的半導體晶片監控食品之溫度變化,在貨品轉換過程中可以保證貨品的有效性;在貨品入庫後更可利用此溫度食品安全標籤資訊,快速、準確的分門別類貨品的位置,並可同時讀取後端食品安全檢測數據,直接拒收不合格產品,如過期、溫度時間變動大、食安檢測數據不良者。消費者在拿到食品之後也可以依據食品上面的溫度感測數據,送到雲端運算,就可以得到目前食品的安全係數,換句話說,不用做客戶端的食品檢測,也可以知道客戶端食品的安全係數。 ▌利用氮化鎵進行一對多晶片無線傳能 這項可利用Wi-Fi、4G或5G無線傳能之溫度感測半導體晶片技術,特色在使用超級電容的半導體感溫晶片,也就是免用電池概念,以氮化鎵(GaN)為基礎以及一對多方式,進行多晶片無線傳能充電,並可上、下載傳輸食品安全資訊數據,感溫範圍達-55℃至+ 125℃,無線傳輸距離已可達1.2公尺以上。 晶片具有低成本、低耗能、高靈敏溫度感測、無線電能傳輸、一對多傳輸的特性,未來並可持續擴充相關功能,如全球定位、濕度、資訊安全、碰撞偵測、LED等功能,可利用於低溫物流、運輸、冷鏈、庫存與相關供應鏈管理之應用,亦可利用於醫藥品如:疫苗、血液製品;保鮮食品如:急凍食品、肉類等、冷飲,蔬菜、水果、水產品、蛋、保存期限監控,甚至於藝術品與財產保護等,具市場潛力。 ▌技術強項與優勢 關鍵技術整合於食品安全管控領域,具備的特殊功能有:
|
▌開放那些合作項目?
|
Copyright © 2012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