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新創 - 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
智慧型臨床前新藥研發平台
2024-10-28
潘秀玲教授團隊/臺北醫學大學

傳統臨床前新藥研發平均需耗費 5.5 年及 12 億美金的成本。「智慧化創新臨床前新藥研發平台」為一透過人工智慧(AI)專家與化學合成、生物藥毒理專家共同合作研發,經由正確、高品質的大量化合物與生物實驗驗證數據,能夠為小分子新藥的臨床前研發提供快速、準確的新藥研發協助,大幅優化藥物發現過程並加速新藥物的開發。此AI平台優勢在於 (1)高有效性、(2)新藥可專利性、(3)高可合成性。在初步設計AI時,已考量AI設計新藥結構專利問題,以及AI設計新藥結構之可合成性問題,因此「智慧化創新臨床前新藥研發平台」設計篩選出之新藥擁有可專利性,並且可大幅降低90%的合成成本與時間。本團隊已應用此AI平台,於4年內研發出近30個IC50 < 10nM的新穎小分子抑制劑,所有研發專案在細胞實驗中皆有高達60%的有效性,並陸續在organoid、小鼠動物實驗中獲得有效驗證。目前已服務過近18個國內外客戶,亦正與國外藥廠簽署合作中。
本技術將於2024年底成立衍生新創公司,希冀本AI所研發能力與早期新藥產品能協助加速臨床前新藥研發,造福研發廠商與臨床病患。

評審推薦
1.開發Target、Cytotoxicity、ADMET等三大人工智慧模型,測試準確率皆超過八成。
2.利用智慧型合成策略,從化學合成角度出發,設計新穎化合物結構,並考量與蛋白質交互作用,提早預測藥物可開發性。
3.目前已完成17個客戶委託案,研發出25個新穎抑制劑,且多數在臨床上沒有競爭產品。
團隊簡介
潘秀玲
學歷 臺灣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科)研究所博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副院長
臺北醫學大學新藥研發博士學位學程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研究所教授
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藥研所助研究員
RESI Conference 2nd Winner Award
國家新創獎-學研創新獎
SmartLabs Innovation Challenge 獲選團隊
NBRP Biomed Startup Challenge 獲選團隊
Berkeley Skydeck Innovation Challenge 獲選團隊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