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新創 - 創新醫材與診斷技術
軟性管狀醫療手術機器人系統
2025-01-14
黃甦組長團隊/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黃甦、吳建佑、蔡佩宜、李若屏、吳顥言、王安平、劉昱顯、劉玉婷、陳靖眉、蔡敏敏

隨著人口老化和空氣污染的加劇,肺部疾病的發病率顯著攀升。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癌的病例增多,且多為不可逆的影響,為全球醫療體系救治的重要挑戰。過往微創手術執行病變組織消融程序時,需經皮穿刺執行組織採檢,容易引發氣胸(~25%)與出血過多(~7%)之風險。因應醫療機器人虛實整合趨勢,次世代醫療機器人需具備絕佳精度並搭載遠程醫機協作控制技術,方能達到醫療手術機器人虛實整合的綜效。 於技術應用上,儘管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已普遍應用於相關微創手術,但仍需經皮穿刺使硬性管狀器械臂套管進入體內進行手術操作,易有術後感染的風險。如今國內外廠商始終無法突破無傷口手術之技術瓶頸,更是「技術產業化」必須克服之重要課題。 本研究團隊所開發之「軟性管狀醫療手術機器人系統」結合機械工程、生物醫學、量測技術等技術能量,系統本體管狀機器人機構採創新「一體成型」加工製程技術,結合卓越的軟硬組織感測技術,協助醫師快速完成手術路徑規劃和AI視覺氣穴識別導引,創新的軟性管狀醫療手術機器人與沉浸式操控系統,搭配創新軟式消融針與MSC間質幹細胞治療優化治療成效,為自然孔道內視鏡手術領域帶來全面性整合解決方案。

評審推薦
1.團隊專為胸腔自然孔洞內視鏡手術創新開發軟性管狀醫療手術機器人系統,結合軟硬組織感測技術,提供沉浸式操控系統,增強手術精確度和安全性。
2.利用AI視覺氣穴識別引導搭配軟式消融針與MSC間質幹細胞治療,以無創方式優化治療效果,具產業應用性。
3.產品已獲電性安規和動物試驗驗證,確保產品可用性,具市場競爭力。
4.團隊在自動化機構、電控及ICT整合領域具有專業能力,且擁有符合QMS的醫材製造工廠經驗,確保產品的高標準製造和品質控制。
團隊簡介

黃甦

學歷

博士

現職

工研院機械所組長

經歷

- 工研院機械所智慧機器人技術組組長(2019~迄今)
- 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2018~迄今)
- 工研院機械所智慧機器人技術組副組長(2016~2019)
- 鴻海科技集團機器人部經理(2015~2016)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