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創 - 新創醫療技術
以腦波技術實現偏頭痛的精準治療
2022-12-22
王署君講座教授團隊/台北榮民總醫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王署君、陳韋達、蕭富榮、潘俐伶

偏頭痛十大重要疾病之一,在15至49 歲重要生產力族群,更是造成失能的最大原因。根據本團隊調查,台灣約有200萬人患有偏頭痛,嚴重影響社會經濟與患者日常生活。雖預防治療能顯著減緩嚴重性,仍有四成患者治療預後不佳。但治療前,醫師無法預判其療效以給予最佳治療。本團隊經由臨床研究發現預測治療成效的重要腦標誌。此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疼痛研究協會官方期刊,也是疼痛領域權威期刊「疼痛(PAIN)」 (IF=7.926)。
基於研究成果,我們建立世界首創頭痛治療評估的腦波技術,包含腦波檢測模組、無線傳輸與記憶模組、遠端智慧演算系統、臨床端評估顯示軟體。此技術具四大突破:頭痛治療的腦標誌、即時的個人化治療決策參考、簡易且快速的腦神經興奮性檢測、靜息態式簡易標準化檢查。
本技術以數位健康為基礎,朝向納入醫療系統與服務,並整合資通訊科技產業應用於健康領域上,實現新智慧醫療的未來-個人化精準醫療。在可預見的未來,偏頭痛病患走入診間,醫師拿出微小化腦波檢測裝置,簡單貼在腦枕葉上,快速簡易地於十分鐘內完成內含先天與後天環境等因子的腦波訊息記錄,腦波訊息即時透過無線傳遞至雲端運算工作站,將個人化資料經特徵擷取與分析,得到其腦特徵值與資料庫比對後,立刻將頭痛治療指數顯示於醫師的手機軟體上,輔助醫師評估與擬定治療策略。

評審推薦
1.以大腦枕葉區腦波作為慢性偏頭痛治療的腦標誌,加上無線腦波技術及遠端智慧演算系統作為個人化治療決策參考,已發表於高品質期刊,具創新性。
2.開發新評估測量指標,將測量方式簡化,縮短測量時間,並降低專業評估需求,以適應非專科醫師使用。
3.在偏頭痛患者接受常規預防性治療前,先進行腦波評估,預測是否具有療效,可解決臨床常規治療時,約四成患者的治療效果不佳的問題,具實用性。
團隊簡介

王署君

學歷

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現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醫學院副院長

經歷

o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科主任/中心副主任

o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

o 亞洲頭痛學會主席

o 台灣頭痛學會創會理事長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