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創 - 生醫產品研發
新型眼鏡蛇咬傷診斷片於蛇咬傷之精準醫療處置
2024-01-03
洪東榮主任團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洪東榮

蛇咬傷是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常見的臨床中毒,而蛇咬傷診斷工具的開發,困難點在於蛇種有活動區域的限制。我們團隊開發出來的蛇咬傷快速診斷片是目前世界第一且唯一經過實測可以跨區域使用,以蛇「屬」為檢測標的的蛇咬傷診斷工具。多合一的蛇咬傷快速診斷片模組,透過獨特的抗體配方,將可精準鑑別東南亞常見的神經毒、出血毒或混合毒性的毒蛇咬傷,偵測極限為5-50 ng/mL,符合 WHO公告診斷指引的建議。同時,經過眼鏡蛇咬傷的臨床實證,快速診斷片亦可用於追蹤治療效果。蛇咬傷快速診斷工具的使用,可以真正達到『快速診斷、降低傷害』。這診斷片可以帶來的效益有:(1)快速鑑別診斷;(2)早期正確血清治療,降低重症風險與肢障的後遺症;(3)臨床預後的評估;(4)優化抗蛇毒血清藥物的製備。儘管臨床資料的缺乏導致蛇咬傷發生率被嚴重低估,但估計全球總市場價值依然至少有 1.6億美金, 東南亞地區粗估可達700萬美金。此產品適用於急診救護通路, 未來將以各種組合的多合一蛇咬傷快速診斷片或與抗蛇毒血清製劑廠或當地醫療衛生單位合作,提供客製化產品服務。

評審推薦
1. 開發高敏感度、高專一性快速診斷片,偵測極限5 ng/mL,應用於眼鏡蛇(亞洲Naja屬)咬傷之診斷及清創治療效果追蹤。
2. 可跨洲不同地域適用,協助東南亞地區診斷眼鏡蛇咬傷,使用正確的血清。
2024年度精進成果
自去年獲獎以來,已應用眼鏡蛇毒診斷片相同技術,擴展研發出可同時檢測包含眼鏡蛇、鎖鏈蛇、馬來亞蝮蛇與赤尾青竹絲之多合一蛇咬傷診斷片(ICT-ASIA),且專一性極佳,不會對於東南亞常見毒蛇有交互作用。目前正委由代工廠進行二合一或涵蓋更多蛇種咬傷診斷片試產。這樣的診斷片未來將可應用在東南亞大部分的地區,可以即時鑑別診斷該地區常見的毒蛇咬傷,及早給予正確的血清或藥物治療。此外,本團隊也提升了側流免疫層析技術能力,進一步發展出相對困難,且以競爭性原理為基礎的新興影響精神物質尿液快篩(如ICT-Eutylone與ICT-PMMA),可用於台灣目前最常被檢出的合成凱西酮與苯乙胺類毒品篩驗,為台灣第一款研發成功產品且偵測極限表現更可與國外類似品比擬。
團隊簡介

洪東榮

學歷

博士

現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毒物科 主任

經歷

現任:

中國醫藥學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 主任

中國醫藥學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

曾任:

台中榮民總醫院急診部毒物科 主任

台中榮民總醫院勞工安全室 主任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