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創 - 創新醫護服務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精準醫療:以人工智慧打造遠距管理平台
2020-12-23
李佩玲主任團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睡眠中心

李佩玲、闕志達、賴飛羆、劉宗德、姜安波、古博文、劉宇庭、余峻瑜、黃文圻、陳示國

台大睡眠中心自2006年6月成立起即前瞻性的收集PSG檢查患者資料。2011年起建立CPAP個管系統,整合CPAP醫囑、評估與下載資料,收錄長期使用CPAP資料。本團隊結合睡眠中心大數據與人工智慧(AI)進行多項研究,成果包括以及SVM為基礎的OSA預測模型; 單一前額腦波診斷睡眠自動分期; 低功率自動睡眠分層處理器; 及腕錶偵測睡眠分期與睡眠呼吸中止次數(AHI),顯示應用AI於睡眠照護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因此本計劃結合睡眠中心大數據及AI建立OSA遠距管理平台 Remote Sleep Apnea Management Platform (NTUH-RSAMP),施行在加入台大醫院星月計畫之基層院所,幫助NSSP診治OSA。平台內容包括(1)線上評估 (OSA Probability Prediction)(2)結合單一前額腦波診斷睡眠自動分期與HSAT雲端結果判讀 (3)呼吸器使用資料雲端上傳,偵測使用時間,主動識別順應性不佳與療效不佳者 (4) 利用穿戴式裝置長期監測活動,心率與睡眠狀況,並提供使用者回饋(5)提供線上病患衛教與醫師再教育。

評審推薦
1.本案為藉由累積多年臨床數據所建構之AI遠距照護平台,來進行OSA之偵測診斷及治療追蹤,並以穿戴式裝置持續長期監測追蹤,可提供基層院所或病患OSA整合照護。
2.案件技術自2006年至今不斷改進,具準確度及方便性等優點,對OSA病人助益甚大,也可改善高血壓等其他疾病。
2022年度精進成果
1. 第二代自動睡眠分層處理系統: 相比於第一代系統有較高之睡眠階段分類準確度; 額外包含前端類比電路; 實現較高整合度及較低成本; 較高之靈敏度; 較高之系統穩定度
2. 基於鼻腔壓力訊號對睡眠呼吸中止症進行自動分類和偵測:單用鼻腔壓力訊進行呼吸中止症偵測及分類(阻塞型,中樞型,混合型) ,易於居家操作及加速診斷
3. MTK smartwatch: 除了提供長期監控活動、心率與睡眠狀況外,同步整合手機App隨時記錄且上傳健康數據至雲端系統,並提供台大睡眠中心醫療級的睡眠健康生活改善建議。
4. NTUH-RSAMPㄧ站式創新臨床服務,包括線上睡眠評估及表型(phenotype)辨識,居家睡眠檢查寄送,呼吸器及牙套效果預測,雲端呼吸器使用資料,多媒體衛教。在疫情中突顯出遠距強處
團隊簡介
李佩玲
學歷 • 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

• 台大醫院睡眠中心主任
• 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

經歷
• 美國睡眠醫學學會會士 (AASM Fellow)
• 美國睡眠醫學學會國際委員會委員
•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暨睡眠專科甄審委員會主席
• 台灣胸腔暨重症學會睡眠醫學委員會委員
• 台大醫院減重代謝手術中心副執行長
• 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員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