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新創 - 創新醫護服務
中醫智能處方系統
2020-12-23
黃升騰主任團隊/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黃升騰、黃維德、洪暉鈞、張瀞文、歐世宸、洪皓脩
本團隊開發之「中醫智能處方系統」,係中國醫藥大學與臺北醫學大學共同合作開發。目的以文字探勘方法分析中藥材手冊和衛福部中醫藥司中藥許可證,以結構化資料庫創造視覺化介面,藉以協助醫事人員迅速了解及計算各種科學中藥的成分和劑量。透過互動式視覺化介面,中醫師在臨床應用上能夠更精準地控制藥物使用量和組成。
現行台灣中醫常用的中藥劑型為濃縮顆粒,其劑量已非真實劑量,然而中醫師教科書中的藥材使用劑量皆源自古方,這造成了中醫師臨床使用的不便,且對療效的預期可能有出入,因為當中醫師開出處方時,其真實劑量可能與期望有落差。藉由開發出的模型和介面,中醫師可以先開出期望的劑量,系統可自動代換出濃縮中藥的劑量。
此外,中醫的開方模式非常多樣且複雜,許多組方的結果,其實與某個成方相當接近。藉由我們的模型,系統可以自動提示最接近的成方,中醫師便可參考以精簡處方,一來可以節省藥物的成本,二來可以節省藥師配方的人力和時間成本。
綜上所述,本系統可帶來諸多臨床價值:1. 醫師能掌握處方真實劑量,使開方精確、提升療效 2. 毒劇中藥管控 3. 節省調劑藥材成本 4. 節省調劑人工成本 5. 未來可為臺灣中醫業界帶來每年1.5~2.4億元的產值。
評審推薦
1.本申請項目藉由撰寫的公式及中藥許可證資料庫,達到劑量換算及精簡處方,改善現有中藥複方的處方困難,同時可減少重複用藥,避免毒性成份中藥使用過量。
2.為新型軟體開發及應用,立意良好,可節省調劑藥材及人工成本。
3.資料庫的建立具有技術優勢,且在臨床上可提升用藥安全並優化臨床服務。
2.為新型軟體開發及應用,立意良好,可節省調劑藥材及人工成本。
3.資料庫的建立具有技術優勢,且在臨床上可提升用藥安全並優化臨床服務。
團隊簡介
黃升騰 |
|
學歷 |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博士 |
現職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部主任 |
經歷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 部主任 (教授級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 教授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中醫部 部主任 (教授級主治醫師) 高雄長庚醫院中醫部 部主任 (教授級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中醫系 教授 高雄縣中醫師公會 理事長 台灣中醫膏方醫學會 理事長 中西醫整合醫學會常務理事 醫醫學教育學會監事 醫策會教學醫院評鑑評審委員 考試院學科命題召集人 中醫藥司聘任專家 |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