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林衛理] 2012/08/27
全球抗過敏藥物需求與日俱增,2011年抗過敏藥物市場需求已超過200億美元。
在臨床上大多使用以抗組織胺劑、擬交感神經藥物、解充血劑、皮質類固醇及巨細胞抑制劑為主,這些抗過敏藥物,只能控制症狀,治療效果有限,此外中重度患者更需長時期仰賴高劑量皮質類固醇減輕症狀。
然而類固醇的副作用與使用劑量和使用時間直接相關,故用量愈大,使用時間愈久,副作用出現的機會越高,包括骨質疏鬆、水腫、庫欣氏症狀(月亮臉)等,對於病患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傷害。
基於全球對更安全更有效的抗過敏藥物需求與日俱增,對於如何解決目前抗過敏藥物治標不治本,以及減少皮質類固醇使用,已成為全球抗過敏與氣喘新藥研發目標。
2003年6月XOLAIR因臨床試驗證實可有效改善標準治療難以控制的中重度哮喘的症狀,降低哮喘急性發作的次數,並可減低類固醇的用量,被美國 FDA 核准上市,是目前全球唯一被核准的抗IGE單株抗體新藥。
XOLAIR 是由張子文教授與唐南珊博士共同創建的TANNOX公司與NOVARTIS和ROCHE共同開發而成,其藥理機制是作用在中和清除病患血中游離IGE,阻止IGE與嗜鹼性白血球和巨大細胞上的受體結合,抑制發炎性物質釋放,達成過敏疾病的有效治療。XOLAIR上市以來,營業額逐年快速成長,至2011年全球營收已高達11.45億美元。
在美國FDA新藥臨床試驗上, XOLAIR針對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牛奶過敏、花生過敏等17種適應症,目前有高達88項人體臨床試驗執行中,證明跨國大藥廠對於應用XOLAIR於IGE相關疾病的治療,深具信心。
然而XOLAIR在過敏氣喘治療上仍有其使用限制,例如病患血中IGE濃度超過700 IU/ML的病人(15-20%重症患者)未被核准使用;又因醫藥費用昂貴,各國基於藥物經濟學考量,致使XOLAIR無法廣泛應用於其他適應症。
因此,過敏氣喘病患需要一種療效更廣泛、治療費用更經濟的藥物。
ROCHE研發中的另一項抗IGE抗體新藥ANTI-M1' 即可能擁有上述利基。ANTI-M1'亦是由張子文教授創新發明的新一代治療過敏氣喘抗體新藥,其藥物標的與藥理作用機制不同於XOLAIR。ANTI-M1'是結合MIGE的CEMX區,通過抗體引發的生化效應殺死清除體內表現MIGE的B淋巴細胞,阻斷分泌游離IGE的漿細胞生成,減少扮演過敏疾病主要介質IGE的生產,達成治療疾病目的。
ROCHE今年5月公布ANTI-M1'臨床二期試驗結果,證明ANTI-M1'能完全防止過敏原刺激產生之血中IGE濃度上升 (P小於0.01),甚至與刺激前血中IGE濃度相較,使用後能明顯降低IGE濃度達20%(P小於0.01),顯示ANTI-M1' 新藥阻斷IGE生成的全新藥理機制,在臨床上確實具有過敏疾病預防與治療之療效。
ANTI-M1'若經新藥審核上市,必將革命性的改變過敏疾病治療方式,未來誰能在這塊全球高達1/5人口的疾病領域,與ROCHE一較長短,必將是無可限量的龐大商機。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