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白細胞介素研究 成大王淑鶯登美科學院刊
2013-10-15

[中華日報 記者 黃微芬]2013/10/13

與北京清華、美學者共同發現IL-33配體和受體作用 有助研發氣喘新藥

由成大微免所助理教授王淑鶯與北京清華大學教授王新泉等人共同發表的有關白細胞介素33與其受體相互作用的研究,發現了最新、且最不被了解的IL-33的配體和受體的作用,成果躍登《美國科學院院刊》,為白細胞介素研究邁入新紀元。

王淑鶯表示,有研究指出,IL-33與花粉症、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等先天性免疫疾病的發病和惡化有關,患者的皮膚細胞中IL-33含量確實比一般人高,但是一直沒辦法釐清其與發病的因果關係,此次研究團隊利用小角度X光散射的技術,發現許多前所未見的現象,也觀察到許多更高解析度或不同構形的資訊。

她說,從不同構形的資訊了解其作用機制後,未來便很有機會研發新藥,可以有效治療氣喘等先天性免疫疾病,嘉惠病患。

她說,此篇「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interaction of IL-33 with its receptors(白細胞介素33與受體相互作用的結構研究)」是多位學者多年來共同努力的成果,除北京清華大學教授王新泉、大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生劉曦之外,還有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Michal Hammel博士、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鄭有舜博士等人,貢獻甚多。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官方學術周刊,一九一五年創刊,已有近百年歷史,與《自然》和《科學》一樣,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基礎科學領域的學術雜誌之一,論文能獲刊載,殊為難得。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