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國際要聞》高保真無電池穿戴式貼片助攻肌肉損傷評估與個人化物理治療計畫
2023-07-24

※UCLA發表一款可穿戴式貼片,夠測量底層組織的肌肉運動且無須電池,能夠評估肌肉損傷並且協助患者制定個人化的物理治療計畫。(Photo credit: UCLA and Prof. Jun Chen)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可穿戴式的貼片,可以測量底層組織的肌肉運動。這種貼片含有奈米磁鐵,底層肌肉的運動會使磁場產生變形,從而產生電流。這種既為系統提供了可讀取的訊號,也意味著系統可以自供電,不需要電池。橡膠貼片大約僅兩張郵票大小,可以用裁縫機製作,成本相當低廉。這個系統可將運動數據無線傳輸到智慧型手機上,而且具有防水功能,即使配戴者流汗也能正常運作。研究團隊希望,這項技術將有助於評估肌肉損傷,並為患者制定個人化的物理治療康復計畫。

可穿戴式設備能從底層組織中捕捉微小的震動與運動,具有許多潛在的應用領域,從評估活動能力和肌肉骨骼損傷,到測量心率和呼吸頻率等等。這項技術是這個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利用磁鐵製造出一種完全自體供電的可穿戴式設備,能夠非常靈敏地進行測量。

「我們的設備對生物力學壓力改變非常靈敏,這個設備可將肌肉活動轉化為可量化的高保真電訊號,並透過無線的方式傳送到手機的應用程式中。這表現了個人化物理療法和改善肌肉損傷康復的潛力。」這個研究的計畫主持人Jun Chen助理教授說道。

這種小型貼片無須額外的電池,利用肌肉運動引起的封閉磁鐵位置變化,透過磁通量的變化自我供電,這是基於電磁感應的原理。「這個裝置的另一個亮點是自我供電的能力。將生物機械力轉化為電的能力意味著這個設備同時也是一台發電機。這樣就不需要在可穿戴式電子設備中安排設計笨重且堅硬的電池組了。」Jun Chen助理教授繼續說道。

到目前為止,這個技術已被證明非常靈敏。研究團隊已經在人體不同部位對受試者進行測試,能夠測量與吞嚥有關的喉嚨運動、行走時的腳踝運動,當貼片貼在手腕上時,還能測量人的脈搏。

「我們還測試了心血管的監測和呼吸監測裝置。有朝一日,我們或許能重塑或取代目前需要外接電源的系統,如: 心電圖儀,並使它們變得更輕巧、便於長時間配戴。」Jun Chen助理教授繼續說道。

(來源:Medgadget 生策中心編譯)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