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科學與技術研究所開發名為「LIONESS」的大腦成像技術,可以建立活體腦組織的高分辨率3D圖像,接露腦神經細胞複雜性,並且不損害活體大腦。(Photo credit: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stria)
奧地利科學與技術研究所(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stria)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名為「Live Information Optimized Nanoscopy Enabling Saturated Segmentation (LIONESS)」的大腦成像技術。透過這個方法,研究團隊可以創造活體腦組織的高分辨率3D圖像,接露其細胞複雜性,甚至揭示如何隨時間變化,進而監測神經的可塑性。
這個技術依賴於深度學習方法,有助於提高圖像質量,還能區分這種緻密和高度複雜組織中的細胞結構。這種方法可以在不造成損害的情況下提供活體組織前所未有的細節,因為這個技術蒐集的資訊盡可能少,然後利用深度學習來填補缺失的資訊。如果沒有這一個步驟,要獲得如此詳細的圖像所需要的光量就會損壞活體組織。
大腦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器官,約有860億個神經元。這些細胞排列成複雜的網路,它們之間的相互連結和活動也具有可塑性,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迄今為止,要在高分辨率圖像中捕捉這種複雜性質非常困難,尤其是在不損害組織的情況下,因此不可能在一段時間內為活體組織建立這種圖像。
以前用於腦組織成像的方法包含電子顯微鏡,他可以捕捉高分辨率圖像,但需要對組織進行物理切片才能做3D成像,這對活體大腦來說有點不合適。光學顯微鏡技術可以提供一些3D成像,但分辨率通常較低。
最近有一種方法叫做高分辨率陰影成像(super-resolution Shadow Imaging),它與一種叫做受激放射耗乏顯微術(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結合,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圖像,開始表達大腦中細胞的複雜性,但它並不適合活體組織,因為所需的光量仍會對活體組織造成傷害。
這個新方法提供高分辨率的3D圖像,在不破壞組織的情況下表達細胞的複雜性。它使用足夠的光來捕捉深度學習演算法所需的最低訊號量,以提供缺失的細節,而結果令人驚艷。
「有了LIONESS,我們第一次有可能對活體腦組織進行全面性且密集的重建。透過對組織的多次成像,LIONESS讓我們能夠觀察和測量大腦中動態的細胞生物學過程。輸出結果是細胞排列的3D重建圖像,時間是第四維,因為樣品可以在幾分鐘內、幾小時或幾天內成像。」這個研究的計畫主持人Philipp Velicky博士說道。
(來源:Medgadget 生策中心編譯)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