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新創動態》智慧繃帶遇酸鹼即變色!10秒內判定傷口感染
2024-09-16

陽明交通大學陳俊太教授的團隊研發出一種「未來繃帶」,採用創新的電紡技術結合特殊染料,能根據傷口酸鹼值變化而變色,實現傷口即時監測,同時兼具環保和高效率的特性,不僅能有效輔助傷口檢測與治療,更有助於減少醫療廢棄物。

醫療廢棄物問題嚴峻,現有技術侷限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醫療廢棄物量逐年攀升,其中繃帶等耗材佔比高達六成,對環境造成巨大負擔。雖然市面上已有一些具有響應性的織物材料,但多應用於薄膜,透氣性差,不適用於醫療用途;或者只能檢測特定細菌,應用範圍受限。此外,現有技術多採用螢光分子,反應時間長,無法即時監測傷口變化。

酸致變色纖維,實現即時、可逆的傷口監測

未來繃帶採用熒烷染料,並藉由調控其官能基,使其在不同酸鹼環境下呈現可控的開環變色效果。一般而言,人體皮膚呈中性環境,而當皮膚出現傷口且產生發炎時,則分泌物呈現弱酸性;當傷口被細菌感染時,此時傷口則由弱酸轉變成弱鹼性環境。本技術利用此特性,結合電紡絲技術,將染料混合物製成對酸鹼環境敏感的變色纖維,因此可透過纖維顏色變化觀察傷口進程,防止進一步惡化。此外,運用熱塑性聚氨酯確保纖維在多次使用後仍能維持結構完整,且製程簡單,適合大量生產。

實驗數據顯示,此纖維在酸鹼環境下能10秒內完成變色反應,且顏色對比度高,易於肉眼觀察,無需藉助電子儀器。此外,纖維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彈性,能舒適地貼合皮膚,減少患者不適感。更重要的是,使用後的纖維可通過簡單的鹼處理還原顏色,使材料回收後之應用更廣泛,大幅減少醫療廢棄物。

兼具環保與實用,減少廢棄物及醫護負擔

陳俊太教授表示,未來繃帶不僅能即時監測傷口變化,更具備高機械強度、透氣性佳等優點,將大幅提升醫療效率,減輕醫護人員負擔,同時提升患者舒適度。未來,此智能纖維可望應用於更多輔助性醫療耗材,如紗布等,為患者提供更便捷、舒適的居家照護體驗。團隊已提出發明專利申請,並計劃與國內外紡織品製造廠及醫療材料製造商合作,將此技術推向市場,為智慧醫療帶來更多可能性。 

詳細資訊→智能纖維與未來繃帶:利用電紡技術輔助治療系統之超高效率可回復性傷口檢測裝置|陽明交通大學陳俊太教授|第20屆國家新創獎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