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新創動態》AI辨識超音波影像 免侵入式初篩新生兒膽道閉鎖
2025-04-21

膽道閉鎖是一種嚴重的新生兒肝膽疾病,若能於出生後60天內手術,將大幅提高肝臟存活率與黃疸清除率。然而,現行診斷方式多為侵入性檢查,如經皮肝切片與手術中膽道攝影,不僅風險高,且對新生兒極具挑戰...

為解決此問題,台中榮民總醫院黃勝揚科主任團隊開發出「膽道閉鎖超音波影像電腦輔助診斷系統」,結合人工智慧與醫學影像分析,導入卷積神經網路(CNN)架構,成功建立一項專為新生兒非侵入性膽道閉鎖初篩的輔助診斷工具。

精準、快速、無需專業判讀——AI模型展現高敏感與高特異性診斷潛力

該系統能有效辨識超音波影像中是否存在典型病灶,大幅降低對專科經驗的依賴,提升基層醫師早期辨識與轉診能力,為嬰幼兒健康打下堅實基礎。系統核心採用ShuffleNet神經網路結構,透過大量標註資料進行訓練與驗證,其成果具備以下亮點與臨床優勢:

  • 高診斷效能:系統敏感度達81.82%、特異性達93.18%,表現與現行非侵入性檢查相當甚至更佳,有效協助初期判斷病患是否為膽道閉鎖。
  • 無需專業技能操作:使用者無須具備影像判讀經驗,即可透過系統辨識結果做初步臨床參考,減少診斷時間與人為誤差。
  • 支援臨床決策樹應用:導入雙決策樹模型應用於實際臨床流程,有效降低誤判機率(False Negative Rate),使診斷更具系統性與一致性。
  • 技術成熟驗證:研究以1976張實際超音波影像資料訓練模型,資料涵蓋41位膽道閉鎖及139位非膽道閉鎖個案,並經過多輪資料增強與精準訓練,達成模型精確化。
  • 可廣泛應用於基層與門診醫療場域:本系統特別適合黃疸嬰兒門診篩檢,協助第一線兒科、家醫科、兒童外科醫師快速排除非膽道閉鎖個案,提升診療效率。

相較於傳統侵入性檢查,此系統不僅安全性高,也補足了目前非侵入檢查診斷靈敏度與特異性不足的臨床痛點,實為提升嬰幼兒膽道閉鎖診療效能的重要創新。

專家領軍打造智慧診斷典範——黃勝揚主任:讓更多孩子在第一時間獲得正確治療

台中榮總黃勝揚科主任表示,這套系統的誕生是希望讓膽道閉鎖的早期診斷更簡單、更普及。過去太多新生兒因為無法即時診斷,而錯過手術黃金期。我們希望結合人工智慧的力量,讓第一線醫師也能有準確的工具進行初篩,為每一位孩子爭取最寶貴的治療時機。團隊透過去標籤化臨床資料與科學建模,確保AI模型經得起實證與推廣應用,目前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SCI期刊並被引用,展現高度學術信賴度與技術完整性。未來,團隊也將持續優化演算法模型,推動跨院系統整合與智慧醫療平台建置,期望將這項技術擴展至全台兒科醫療體系,進一步推動智慧醫療普及。


詳細資訊→膽道閉鎖超音波影像電腦輔助診斷系統|臺中榮民總醫院 黃勝揚科主任|第21屆國家新創獎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