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新創動態》導管直徑僅1毫米 微型鼻咽喉內視鏡少摩擦降感染風險
2024-12-11
中國附醫陳光超副院長團隊開發出新型微型鼻咽喉內視鏡,透過將鏡頭直徑縮小至2.1mm及改良前端設計,減少與鼻咽黏膜的摩擦,大幅降低患者疼痛及不適,甚至無需局部麻醉即可完成檢查... |
傳統內視鏡缺點多,無法滿足臨床需求 鼻咽喉內視鏡檢查每年需求不斷攀升,台灣2021年執行次數高達25萬餘件,但現行內視鏡技術的限制也逐漸顯現。傳統內視鏡直徑約2.9至4.3mm,且鏡頭為圓柱形設計,進行檢查時因與黏膜摩擦常導致患者不適、打噴嚏,甚至需使用麻醉劑,操作流程繁瑣。相較之下,微型內視鏡為醫師與患者提供了更友善的選擇,將檢查過程轉變為更輕鬆的體驗,彰顯技術創新對醫療品質提升的重要性。 個人專屬、無痛、高畫質!性能全面升級 這款微型內視鏡不僅在尺寸上突破瓶頸,僅1mm直徑的導管減少插入阻力,搭配特殊水滴型鏡頭設計,有效減低與黏膜接觸的摩擦力,顯著降低患者不適感。其特殊光學設計確保LED光源最大化散射,同時以電路設計控制亮度與溫度,避免影像過曝或模糊。此外,內視鏡導線的軟硬度經過多次測試調整,確保檢查時順暢操作且不易扭曲。實證顯示,該內視鏡在無需局部麻醉的條件下,仍能提供清晰且穩定的影像訊號。不僅如此,個人專屬使用的特性有效杜絕交叉感染風險,大幅提高醫療效率。 微型內視鏡商機無限 打造無痛檢查新標竿! 微型內視鏡的應用不僅改善患者體驗,其個人專屬使用設計,減少交叉感染風險,同時可降低院所設備維護成本。此外,該產品將採用患者自費購買模式,提供醫療機構額外收入來源。目前,原型設計已完成,相關認證與試驗進展順利,並計劃進一步進軍國際市場。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優化產品性能,並積極推動臨床應用,有望在門診、健檢中心與手術室等場域廣泛應用。 詳細資訊→微型耳鼻咽喉內視鏡|中國附醫陳光超副院長|第20屆國家新創獎 |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