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是人體健康的關鍵防線,其功能狀態與多種疾病息息相關,透過檢測體內抗體、抗原等免疫指標,可了解免疫系統的狀態,進而判斷是否感染病原體、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或癌症等... |
成功大學許觀達副教授團隊成功研發出「二維條碼磁珠平台」,透過微奈米製程、化學表面處理、光學系統與影像處理等技術,實現高通量且自動化的血清學檢測。此平台不僅能大幅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效率,更具備多標的檢測能力,為臨床診斷與藥物研發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援。 傳統免疫檢測的兩大難題:高成本與低效率 許觀達副教授表示,目前主流技術雖然具備高通量檢測能力,但昂貴的儀器與耗材成本,使得臨床與研究機構難以廣泛應用。此外,多數傳統免疫檢測技術缺乏自動化流程,操作繁瑣且需專業人員執行,也進一步限制其市場普及率。 微奈米技術與光學影像結合,實現高通量、高靈敏度、高準確度免疫檢測 許觀達副教授團隊所開發的二維條碼磁珠平台結合微奈米製程與光學影像辨識技術,打造出具高度識別能力的條碼磁珠。每顆磁珠表面包覆氧化鐵,使其具備磁性並可固定特定抗原,以進行血清抗體檢測。透過條碼磁珠讀取儀,該平台可自動判讀96孔板中的條碼磁珠身份及螢光訊號,每個檢測孔僅需30秒即可完成數千種標的的數據分析,實現大規模樣本檢測。根據研究數據,該技術對於SARS-CoV-2的血清抗體檢測顯示高度靈敏度,檢測極限低至54 BAU/ml,檢測結果亦與美國FDA認可的抗體檢測標準呈現高度相關。此外,該技術在COVID-19患者的血清學研究中,成功區分不同變異株的抗體反應,並有效辨別輕症與重症患者的免疫反應模式,顯示出其在臨床應用上的高度潛力。 推動免疫檢測技術革新,市場前景廣闊 許副教授指出,該平台具備低成本、高通量與自動化的優勢,使其能夠廣泛應用於臨床檢測、疫苗研發、藥物篩選及公共衛生監測。根據市場分析,全球血清學檢測市場預計於2029年達到76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達8.8%,顯示該領域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技術,並尋求產業合作夥伴,推動該平台的商品化發展,期能盡早應用於臨床診斷,提升疾病檢測效率與準確性。 詳細資訊→高通量血清學檢測:二維條碼磁珠平台的開發|國立成功大學許觀達副教授|第21屆國家新創獎 |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