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新創動態》改造細胞活化基因 精準靶向肝臟提高代謝減少脂肪蓄積
2025-03-14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MASLD)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與糖尿病和肥胖密切相關,全球盛行率高達 15-40%。雖然美國 FDA 近期批准了首款治療 MASLD 的藥物 Rezdiffra,但其有效率僅 25%,且存在肝毒性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王志豪助理教授團隊,開發出一項創新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 多基因活化平台(CRISPR-MAP),能夠一次性啟動多個基因,提高幹細胞的治療潛力。該技術可將 20 個核酸序列的引導 RNA 搭載至單一質體,透過單次遞送啟動多基因轉錄活化,使 MSC(間質幹細胞)分泌更多治療因子,並精準靶向特定組織。與傳統基因編輯方式相比,CRISPR-MAP 不僅提高了幹細胞的生物活性,也降低了細胞改造的複雜性,確保產品一致性。

多基因活化與細胞治療革新 探索代謝疾病新解方

研究團隊透過 CRISPR-MAP 技術,將 MSC 轉化為類棕色脂肪間質幹細胞(BATmen),BATmen 幹細胞療法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多基因活化機制。透過 CRISPR-SAM 系統,此技術可同時激活 PPARγ、PGC1α 和 UCP1 等關鍵基因,促進 MSC 轉化為棕色脂肪細胞,進而改善肝臟代謝微環境。相較於傳統單一基因療法,CRISPR-MAP 提供了更全面的調控策略,不僅能提高能量消耗,還可降低脂肪囤積與炎症反應。此外,該技術採用非病毒轉座子系統進行基因遞送,大幅提升安全性,降低潛在副作用風險。

動物實驗顯示,BATmen 可成功在小鼠體內靶向肝臟,顯著改善代謝功能。在高脂飲食誘導的 MASLD 小鼠模型中,經過四次細胞治療後,BATmen 可有效減少肝臟脂肪蓄積,提高基礎代謝速率,並顯著改善血糖穩定性。這些成果不僅驗證了 BATmen 在治療 MASLD 的可行性,也為細胞治療應用於代謝疾病開創了新方向。

產業布局與未來展望 開啟細胞治療新紀元

王志豪助理教授表示,CRISPR-MAP 技術不僅是幹細胞治療的一大進步,也為 MASLD 及糖尿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團隊目標是讓 BATmen 成為安全、有效且可大規模生產的細胞療法,填補現有治療的空缺。此外,為了加速產業化,團隊已申請多項專利,包括台灣、美國、中國及日本,並與長聖公司合作開發臨床級 MSC 量產技術,為細胞治療市場鋪路。

目前,CRISPR 多基因活化平台技術正朝向臨床試驗階段邁進,未來將進一步推動臨床試驗計畫,並尋求國際合作夥伴共同開發。這項技術不僅適用於 MASLD,也有潛力拓展至其他代謝疾病,甚至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領域。隨著細胞療法的發展,BATmen 有望成為新一代代謝疾病的標準治療,為全球數百萬患者帶來健康新契機。


詳細資訊→CRISPR多基因活化平台改造之幹細胞用於代謝性脂肪肝炎和糖尿病之治療|中國醫藥大學王志豪助理教授|第21屆國家新創獎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