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創動態
《新創動態》膝關節手術 最怕骨隧道錯位移植物鬆脫! 3D列印與子母環導板精準牽引,提高成功率!
2024-07-01

前十字韌帶是膝關節最重要的穩定韌帶,一旦斷裂,將導致膝關節功能喪失,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呂憲宗主任率領的醫療團隊,研發出「子母拉環搭配數位模擬手術導板重建膝關節十字韌帶」技術,成功克服傳統手術的難關,大幅提升手術成功率。

傳統手術困難多,容易造成骨隧道交錯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的基本步驟包括骨骼隧道建立、移植物選擇、移植物固定。其中,骨骼隧道建立和移植物固定是影響手術成敗的關鍵步驟。
在骨骼隧道建立方面,傳統的手術方式是使用手工鑽孔,但容易因醫師經驗或技術差異而導致骨隧道位置不準確或交錯,造成移植物鬆脫、膝關節不穩定等後遺症。此外,在移植物固定方面,傳統的手術方式主要使用皮質骨掛鉤固定,但醫師在拉緊皮質骨掛鉤時,常因施力過大而造成手指受傷或無法充分拉緊,導致移植物固定不牢固。

3D列印導板精準導引,子母拉環輕鬆拉緊

針對上述困境,呂憲宗主任團隊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 使用3D列印手術導板精準導引骨骼隧道建立:透過病患的數位DICOM電腦斷層資料,製作出3D列印手術導板,精準導引骨骼隧道的角度和位置,避免骨隧道交錯,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
  • 發明子母拉環,輕鬆固定移植物:子母拉環由兩個扣件組成,可將皮質骨掛鉤牢固固定在骨骼隧道內,並透過槓桿原理,讓醫師輕鬆拉緊皮質骨掛鉤,大幅提升移植物固定強度。

臨床實證效益顯著,已使用超過650

目前十字韌帶子母環在每一臺韌帶重建手術均有使用,目前已經超過 650臺。
手術操作更簡易,讓手術操作醫師使用子母環手部不會疼痛可以使全部的力量把韌帶拉緊不至於鬆脫。追蹤結果顯示,手術成功率高達98%,且術後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良好,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產品目前IRB研究計畫進行中,與廠商接洽中,擬商品化並且同時進行醫材驗證以及建立GMP工廠以及QMS驗證。

3D列印與醫材研發結合,開創精準醫療新契機

呂主任指出,該項技術的成功,代表了3D列印技術與醫材研發結合的創新成果,為精準醫療的發展奠定基礎。未來,團隊將持續致力於研發更多新技術,提升手術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為患者帶來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詳細資訊→子母拉環搭配數位模擬手術導板重建膝關節十字韌帶|臺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 呂憲宗主任|第20屆國家新創獎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5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